作者在1979-1984年参加全国山楂资源考察的基础上,于1985-1987年对当时拟定的性状描述系统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通过对40个代表性山楂品种近百个性状在品种间和品种内变异的研究,发现原调查项目中幼茎颜色、托叶形状、单花雄蕊数等19个项目品种间无显著差异,对鉴别品种无价值,应予删除,占原调查项目 63项的30%。原调查项目中未列,但品种间差异显著,有助于鉴别品种的项目33个,建议增列,如叶片厚薄、叶缘腺体大小和颜色、叶刻距、刻基距等,占现有描述系统此类调查项目77项的43%。研究了资源调查中的取样部位、方法和取样数量问题,并按种质资源数据电子计算机管理的要求,建立了山楂种质资源性状描述系统、鉴定项目及其分级归类标准、数据库结构及数据类型、不同数据项的合理容量等,为山楂种质资源的系统研究奠定了初步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