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原产中国的野生稻和栽培稻外稃表面乳突结构的比较观察研究

被引:20
作者
汤圣祥,张文绪
机构
[1] 中国水稻研究所品种资源系,北京农业大学农学系
关键词
外稃;乳突结构;野生稻;栽培稻;
D O I
10.16819/j.1001-7216.1996.01.004
中图分类号
S511.01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用扫描电镜对原产中国的瘤粒野生稻(OryzameyerianaBaill.subsp.tuberculataWu),药用野生稻(OryzaofficinalisWall.exWatt.),普通野生稻(OryzarufipogonGriff)的外稃表面的显微结构与栽培稻(OryzasativaL.)进行了比较研究。观察到栽培稻与瘤粒野生稻在一系列性状上差异最大,其次是药用野生稻,而最相似的是普通野生稻。应用性状数码的方法对种间的相似性作了比较。
引用
收藏
页码:19 / 22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我国三个野生稻种谷粒和花药形态的扫描电镜观察 [J].
王国昌 ;
卢永根 .
中国水稻科学, 1991, (01) :7-12
[2]   中国“疣粒野稻”拉丁学名和中名的订正 [J].
吴万春 ;
卢永根 ;
王国昌 .
中国水稻科学, 1990, (01) :33-37
[3]  
稻的形态与解剖.[M].徐是雄;徐雪宾等 著.农业出版社.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