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微囊藻菌的分离与溶藻作用

被引:29
作者
赵传鹏
浦跃朴
尹立红
吕锡武
李先宁
机构
[1] 东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2] 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基金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
关键词
溶藻细菌; 假单胞菌属; 铜绿微囊藻; 微囊藻毒素LR;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173 [环境植物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从太湖梅梁湾水域放置的除藻中试反应器的人工介质上分离出1株溶藻细菌,并对该株菌溶解铜绿微囊藻和降解微囊藻毒素的效果与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结合形态学、生理与生化特性以及16SrRNA特异性引物扩增综合分析,初步鉴定该株细菌属于假单胞菌属;对源自太湖的微囊藻的最低溶藻细菌浓度为105个/mL;在太湖水、PBS缓冲液和BG11微囊藻培养基等反应体系中对微囊藻均有较强的溶解作用,24h藻细胞溶解率分别为85.9%、67.9%和91.0%,完全溶藻时间为48h.其溶藻方式可能为分泌某种胞外物质所致.该株菌对微囊藻毒素LR(MCLR)也具有较强的降解作用.在MCLR起始质量浓度为2.642μg/L时,细菌对MCLR作用18,36和72h的降解率分别为14.2%、51.3%和100.0%.此菌株在太湖水中保持着较好的生物活性,表现出较强的溶藻与降解MCLR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602 / 606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一株淡水溶藻细菌的分离及初步研究 [J].
席宇 ;
吴刚 ;
张勇 ;
周琴 ;
裴达 ;
张华 ;
严锐 ;
杜曼丽 ;
赵淑平 ;
赵以军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 (02) :222-226
[2]   3株溶藻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溶藻效应 [J].
彭超 ;
吴刚 ;
席宇 ;
夏燕华 ;
张婷 ;
赵以军 .
环境科学研究, 2003, (01) :37-40+56
[3]   微囊藻毒素研究进展 [J].
闫海 ;
潘纲 ;
张明明 .
生态学报, 2002, (11) :1968-1975
[4]   溶藻细菌研究的最新进展 [J].
吴刚 ;
席宇 ;
赵以军 .
环境科学研究, 2002, (05) :43-46
[5]   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水中痕量微囊藻毒素 [J].
张维昊 ;
徐小清 .
分析化学, 2001, (05) :522-525
[6]   太湖微囊藻的生长特征及其分离纯培养的初步研究 [J].
陈宇炜 ;
高锡云 ;
陈伟民 ;
秦伯强 .
湖泊科学, 1999, (04) :351-356
[7]   太湖中4种细菌的分离、鉴定及生长曲线的测定 [J].
周子元 ;
罗屿 ;
马文漪 ;
蔡后建 .
湖泊科学, 1998, (04) :60-62
[8]   有害藻类及其微生物防治的基础──藻菌关系的研究动态 [J].
赵以军,刘永定 ;
不详 .
水生生物学报 , 1996, (02) :173-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