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桥经验”与中国特色的法治生成模式

被引:104
作者
谌洪果
机构
[1] 西北政法大学刑事法学院
关键词
枫桥经验; 治理方式; 法治道路;
D O I
10.16290/j.cnki.1674-5205.2009.01.003
中图分类号
D920.0 [理论];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枫桥经验"具有丰富而独特内涵,包括组织的网络和工作机制的构建、格式化治理方式、标语口号等教化治理的传统、调解与感化的实践等。中国特色的法治建设模式与"枫桥经验"之间具有内生性、衍生性和共生性三方面的联系。因此,"枫桥经验"尽管存在一些需要从理论高度进一步总结的问题,但它有可能成为我们寻求中国未来独特民主和法治道路的一个契机。
引用
收藏
页码:17 / 28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社会运动研究的国家-社会关系视角 [J].
张杨 .
学海, 2007, (05) :56-62
[2]   论“枫桥经验”的时代特征和人本思想 [J].
金伯中 .
公安学刊(浙江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 (05) :11-18
[3]   逼近事物的本质——三写诸暨“枫桥经验”的感悟 [J].
袁亚平 .
新闻战线, 2004, (10) :51-52
[4]   论“枫桥经验”的文化底蕴 [J].
金伯中 .
公安学刊(浙江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 (03) :14-18
[5]   “枫桥经验”萌发新芽 [J].
陈秋平 ;
林捷 .
检察风云, 2004, (01) :48-49
[6]   创新发展“枫桥经验”的实践与思考 [J].
王海仁 .
公安学刊浙江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3, (05) :10-15
[7]   “枫桥经验”的新乐章 [J].
吴旭东 .
青少年犯罪问题, 1999, (01) :60-63
[8]   论抽象社会 [J].
李猛 .
社会学研究, 1999, (01) :3-30
[9]   “枫桥经验”的前前后后 [J].
吕剑光 .
人民公安, 1997, (19)
[10]   枫桥经验价值浅论 [J].
陈善平 .
公安研究, 1994, (02) :3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