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构造带硅酸盐化学风化率的制约:气候还是构造?

被引:19
作者
金章东 [1 ]
李英 [2 ]
王苏民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2] 长安大学资源学院
关键词
硅酸盐; 气温; 构造隆升; 化学风化率; 全球变化;
D O I
10.16509/j.georeview.2005.06.012
中图分类号
P512.12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虽然构造—风化—气候之间的制约关系仍然存在各种争论,但无疑的是,硅酸盐矿物的化学风化是调节地质时间尺度全球大气二氧化碳分压,进而保持地球表层气候稳定的关键性因素。目前最大的挑战在于如何理解地表制约硅酸盐矿物化学风化的因素,特别是当仅仅从气候要素变化难以解释长时间尺度硅酸盐化学风化率的时候。综合不同构造区内岩石物理剥蚀率和硅酸盐化学风化率的数据表明,不同时间、空间尺度硅酸盐风化率与构造和气候之间既存在相互耦合也存在矛盾的关系,仅仅归因于单一要素是不能得到圆满解释的。构造隆升区的强剥蚀可能是造成硅酸盐风化率增加的重要因素之一,但是将晚新生代地表系统的各种变化与各构造带(如青藏高原)的阶段性隆升联系起来可能是草率的。在不同类型构造带内,气候和构造对硅酸盐风化的制约并非是相互排斥的,特别是长时间尺度,因此“构造隆升—化学风化—气候变化”假说也正面临着全新的挑战。
引用
收藏
页码:672 / 680
页数:9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