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噶尔盆地石南31井区下白垩统清水河组一段辫状河三角洲相及沉积演化

被引:20
作者
饶政 [1 ]
姚鹏翔 [1 ]
张春光 [1 ]
刘静 [1 ]
安志渊 [2 ]
高振中 [2 ]
机构
[1] 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公司石西油田作业区
[2] 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关键词
辫状河三角洲; 沉积特征; 沉积演化; 下白垩统; 准噶尔盆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88.2 [沉积岩];
学科分类号
070901 ;
摘要
针对准噶尔盆地腹部石南31井区下白垩统清水河组一段三角洲相沉积的不同认识,根据砾岩的成层性、组构、结构成熟度、孔隙发育等特征,以及砂岩的结构、构造、粒度特征、砂体的空间展布特征,笔者认为清水河组一段是较强水动力条件下牵引流沉积的产物,其沉积环境属辫状河三角洲。通过对岩心的详细观察与描述,结合测井相分析,以石南31井区211口井的单井相分析为基础,依据连井相剖面分析和平面沉积相综合研究,认为该区辫状河三角洲的各亚相发育齐全,并识别出了辫状河道、河漫、水下分流河道、支流间湾、河口砂坝、远砂坝、前三角洲泥、前三角洲沟道砂等微相。在清一段早期(K1q12),研究区以湖泊相沉积为主,仅东南部为辫状河三角洲沉积。其后,研究区南北两个方向的辫状河三角洲相向推进(K1q11-3-4、K1q11-3-3);继而,东南部的辫状河三角洲平原消失,研究区内仅见三角洲前缘(K1q11-3-2)沉积;K1q11-3-1沉积时期以细粒沉积为主,而沉积相格局则大致同前。同样,K1q11-2沉积时期,北方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平原及前缘,东南方仅发育三角洲前缘。清一段晚期(K1q11-1),由于湖平面快速上升,全区均演化为前辫状河三角洲亚相,主要由前三角洲泥构成,并且发育条带状分布的沟道砂沉积。
引用
收藏
页码:43 / 52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海南岛福山凹陷古近系流沙港组沉积相 [J].
何幼斌 ;
高振中 .
古地理学报, 2006, (03) :365-376
[2]   准噶尔盆地南缘上三叠统黄山街组辫状河三角洲沉积 [J].
周洪瑞 ;
王训练 ;
刘智荣 ;
邓宏文 .
古地理学报, 2006, (02) :187-198
[3]   准噶尔盆地古隆起与油气勘探方向 [J].
况军 .
新疆石油地质, 2005, (05) :44-51
[4]   准噶尔盆地石南地区测井相地质分析 [J].
刘艳蓉 ;
孙德杰 ;
赵发展 ;
于红果 .
新疆石油地质, 2005, (01) :21-24
[5]   准噶尔盆地构造动力学过程 [J].
陈业全 ;
王伟锋 .
地质力学学报, 2004, (02) :155-164
[6]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中三叠统辫状河三角洲沉积 [J].
李维锋 ;
高振中 ;
彭德堂 ;
王成善 ;
不详 .
石油实验地质 , 2000, (01) :55-58
[7]   湖泊辫状河三角洲特征、储集性及分类 [J].
卜淘 ;
陆正元 .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2000, (01) :78-84
[8]   库车坳陷中生界三种类型三角洲的比较研究 [J].
李维锋 ;
高振中 ;
彭德堂 ;
王成善 .
沉积学报, 1999, (03) :430-434
[9]   侧积交错层──辫状河道的主要沉积构造类型 [J].
李维锋,高振中,彭德堂 ;
不详 .
石油实验地质 , 1996, (03) :298-302
[10]   塔里木盆地库车拗陷下侏罗统阿合组的侧积交错层 [J].
高振中 ;
李维峰 ;
彭德堂 ;
周家尧 .
江汉石油学院学报, 1993, (01)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