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2 条
准噶尔盆地石南31井区下白垩统清水河组一段辫状河三角洲相及沉积演化
被引:20
作者:
饶政
[1
]
姚鹏翔
[1
]
张春光
[1
]
刘静
[1
]
安志渊
[2
]
高振中
[2
]
机构:
[1] 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公司石西油田作业区
[2] 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来源:
关键词:
辫状河三角洲;
沉积特征;
沉积演化;
下白垩统;
准噶尔盆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88.2 [沉积岩];
学科分类号:
070901 ;
摘要:
针对准噶尔盆地腹部石南31井区下白垩统清水河组一段三角洲相沉积的不同认识,根据砾岩的成层性、组构、结构成熟度、孔隙发育等特征,以及砂岩的结构、构造、粒度特征、砂体的空间展布特征,笔者认为清水河组一段是较强水动力条件下牵引流沉积的产物,其沉积环境属辫状河三角洲。通过对岩心的详细观察与描述,结合测井相分析,以石南31井区211口井的单井相分析为基础,依据连井相剖面分析和平面沉积相综合研究,认为该区辫状河三角洲的各亚相发育齐全,并识别出了辫状河道、河漫、水下分流河道、支流间湾、河口砂坝、远砂坝、前三角洲泥、前三角洲沟道砂等微相。在清一段早期(K1q12),研究区以湖泊相沉积为主,仅东南部为辫状河三角洲沉积。其后,研究区南北两个方向的辫状河三角洲相向推进(K1q11-3-4、K1q11-3-3);继而,东南部的辫状河三角洲平原消失,研究区内仅见三角洲前缘(K1q11-3-2)沉积;K1q11-3-1沉积时期以细粒沉积为主,而沉积相格局则大致同前。同样,K1q11-2沉积时期,北方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平原及前缘,东南方仅发育三角洲前缘。清一段晚期(K1q11-1),由于湖平面快速上升,全区均演化为前辫状河三角洲亚相,主要由前三角洲泥构成,并且发育条带状分布的沟道砂沉积。
引用
收藏
页码:43 / 52
页数:10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