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周疲劳研究的现状

被引:21
作者
吴纪饶
高强
机构
[1] 江西师范大学
[2] 北京体育学院 南昌
关键词
运动疲劳; 肌浆; ADP; Pi; 力竭; 运动性疲劳; 外周疲劳; 肌乳酸; 肌纤维; 肌细胞; 神经肌肉接点; 肌细胞膜; 肌质网;
D O I
10.16038/j.1000-6710.1993.02.009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正> 近10多年来,随着高新技术的应用,疲劳的研究取得了新的进展。目前,有关疲劳的概念趋向于统一;对疲劳机制的认识,也从单纯的能量物质消耗或代谢物堆积,朝着多因素综合作用的认识发展;研究的水平已由细胞、亚细胞的结构与功能深入到生物分子或离子水平。本文仅就外周疲劳研究的现状作一综述。1 外周疲劳的提出与位点1880年莫索在用测功计研究屈指肌的工作时发现,当手捐拉重物至力竭时,改用电刺激屈指肌,手
引用
收藏
页码:93 / 96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疲劳时肌肉中的ACh量变 [J].
殷劲 ;
杨范昌 ;
樊开明 .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1987, (01) :11-15+61
[2]   疲劳及其测定(上) [J].
高强 .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1985, (03) :179-183
[3]   运动性疲劳的突变理论 [J].
冯美云 ;
冯炜权 .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1984, (03) :175-176
[4]  
运动生理学[M]. 北京体育学院出版社 , 佟启良等编, 1991
[5]  
运动生物化学进展[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许豪文 编著, 1990
[6]  
Biochemical correlates of fatigue[J] . European Journal of Applied Physiology and Occupational Physiology . 1988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