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素质与可持续发展

被引:8
作者
江永红
张燕喜
机构
[1] 安徽大学经济学院
[2] 中共中央党校经济学部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人的素质; 见物不见人;
D O I
10.16158/j.cnki.51-1312/f.2005.04.003
中图分类号
F061.3 [发展经济学];
学科分类号
020104 ; 020106 ;
摘要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形成最初源于工业化所带来的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由于坚持“见物不见人”的方法论,现有理论主要强调人口规模对经济与环境的影响,没有突出人的素质和质量在实现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现有可持续发展只是一种初级发展战略。随着人的素质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原有理论存在不足,需要丰富和发展。
引用
收藏
页码:20 / 25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德)马克思;(德)恩格斯著];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人民出版社.2001,
[2]  
增长的质量.[M].()VinodThomas等著;本书翻译组译;.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
[3]  
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M].滕藤主编;.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
[4]  
我们共同的未来.[M].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著;王之佳等译;.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
[5]  
论人力资本投资.[M].[美]舒尔茨 著;吴珠华等 译.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0,
[6]  
人的现代化.[M].殷陆君编译;.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