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地非农化的社会经济驱动因素异质性研究——基于STIRPAT和GWR模型的实证分析

被引:57
作者
苑韶峰 [1 ]
杨丽霞 [2 ]
杨桂山 [3 ]
姚士谋 [3 ]
机构
[1] 浙江工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2] 浙江财经学院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系
[3]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关键词
社会经济驱动因素; STIRPAT模型; 耕地非农化; 地理加权回归模型; 空间异质性;
D O I
10.15957/j.cnki.jjdl.2013.05.022
中图分类号
F301 [土地经济学];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082802 ; 1204 ; 120405 ; 0701 ; 070104 ;
摘要
以"STIRPAT"模型为基础,采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WR)分析人口数量、富裕度、产业结构和城市化水平等社会经济因素对我国31省市的耕地非农化的影响。结果表明,2003—2008年,东、中、西部地区耕地非农化占全国比重由2003年的55.75%、25.62%、18.64%转变为2008年的48.42%、25.95%、25.63%,可见,空间格局由东部向西部扩散。人口数量对耕地非农化的影响均呈现正效应,而富裕度、第三产业比重和城市化水平对耕地非农化的影响既有正效应,也有负效应。在东部沿海地区,随人口数量和富裕度的增加会进一步促进耕地非农化,而随第三产业比重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又会在一定程度上减缓耕地非农化;但是在中西部地区,人口数量的正效应和富裕度的正负效应的作用相对较弱,而第三产业比重和城市化水平的正效应作用明显强于东部地区。因此,要通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严格控制人口数量和土地城市化等措施,以协调东部和中西部发展中的用地矛盾。
引用
收藏
页码:137 / 143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我国城镇化和土地利用非农化关系分析及协调发展策略 [J].
傅超 ;
刘彦随 .
经济地理, 2013, 33 (03) :47-51
[2]   我国建设占用耕地数量与城镇化水平的相互关系——基于VAR模型的实证 [J].
邓荣荣 ;
吴燕 ;
詹晶 .
西北人口, 2012, 33 (06) :89-94+102
[3]   基于STIRPAT模型的安徽省池州市建设用地扩展驱动因子测度 [J].
张乐勤 ;
陈素平 ;
王文琴 ;
许信旺 .
地理科学进展, 2012, 31 (09) :1235-1242
[4]   基于空间的省际农地非农化驱动因素研究 [J].
万胜超 ;
王良健 ;
刘敏 .
经济地理, 2012, 32 (07) :123-128
[5]   西部地区耕地保护压力分析及启示 [J].
王秀红 .
农业环境与发展, 2012, 29 (03) :6-9
[6]   城市建设用地扩张的驱动力——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分析 [J].
赵可 ;
张安录 ;
李平 .
自然资源学报, 2011, 26 (08) :1323-1332
[7]   外部性作用下的耕地非农化权配置——“浙江模式”的可转让土地发展权真的有效率吗? [J].
张蔚文 ;
李学文 .
管理世界, 2011, (06) :47-62
[8]   中国城市化与建设用地增长动态关系的计量研究 [J].
吴次芳 ;
陆张维 ;
杨志荣 ;
郑娟尔 ;
冯科 .
中国土地科学, 2009, 23 (02) :18-23
[9]   略论耕地库兹涅茨曲线在我国的适用性 [J].
胡建民 ;
石忆邵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8, (04) :588-592
[10]   中国东、中、西部地区农地非农化进程的影响因素 [J].
杨志荣 ;
吴次芳 ;
刘勇 .
经济地理, 2008, (02) :286-29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