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崎病患儿血清降钙素原测定及意义

被引:6
作者
王琍
汪芸
崔小岱
孙丽萍
机构
[1] 首都儿科研究所
[2] 首都儿科研究所 北京
[3] 北京
关键词
降钙素原; 川崎病;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725.4 [小儿心脏、血管疾病];
学科分类号
100202 ;
摘要
目的 检测川崎病患儿血清降钙素原 (PCT)水平的变化 ,比较PCT、白细胞、C反应蛋白 (CRP)指标对川崎病诊断的价值 ,探讨测定川崎病患儿PCT的临床意义。方法 分别于静脉用丙种球蛋白 (IVIG)前后测定 2 0 0 3年4~ 12月首都儿科研究所收治的 36例川崎病患儿白细胞、CRP、血沉 (ESR)、血清PCT、彩色超声心动图 (UCG) ;对照组 2 0例 ,均为与川崎病患儿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儿童 ,测定PCT、CRP、白细胞。结果  36例患儿的PCT值在IVIG治疗前后分别是 ( 0 71± 1 0 1) μg/L和 ( 0 2 3± 0 2 3) μg/L( P =0 0 0 5 ) ,对照组PCT均值 ( 0 19± 0 0 8) μg/L ,与IVIG治疗前PCT值比较 P =0 0 0 2。 36例川崎病患儿中合并冠状动脉扩张 10例 ,无一例形成冠状动脉瘤。合并冠脉异常 10例 ,其PCT值与冠脉正常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 ( P >0 0 5 )。CRP对川崎病诊断的敏感性是 0 994 ,95 %可信区间 (CI) 0 982~ 1 0 ;WBC的敏感性是 0 881,CI 0 79~ 0 97;PCT的敏感性是0 818,CI 0 71~ 0 92。结论 川崎病患儿的血清PCT是增高的 ,IVIG治疗后PCT下降 ;对川崎病的诊断 ,PCT测定不能取代CRP和白细胞
引用
收藏
页码:434 / 435
页数:2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川崎病患儿血中降钙素原的观察 [J].
龚敏 ;
张伟利 ;
储淞雯 .
上海医学, 2001, (11) :688-689
[2]   血清降钙素原的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J].
贾敬年 .
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 2000, (04) :181-183
[3]  
Procalcitonin, a marker of bacterial infection[J] . D. Gendrel,C. Bohuon.Infection . 1997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