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薯对不同形态氮素的吸收与利用

被引:58
作者
史春余
张晓冬
张超
陈晓光
机构
[1] 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作物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甘薯; 氮素形态; 氮素生产效率; 肥料氮素利用率;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31 [甘薯(红薯)];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为探讨氮素形态对甘薯氮素吸收、利用及其氮素生产效率的影响。在大田生产条件下,分别施用酰胺态氮、铵态氮和硝态氮肥料,研究了甘薯生长发育过程中吸收根活力变化和氮素吸收动态、收获期氮素积累量和分配以及块根产量。结果表明,与酰胺态氮处理相比,铵态氮和硝态氮处理的吸收根活力和氮素积累起始势较高,氮素积累量、肥料氮素利用率及其生产效率也较高,块根产量提高了16.37%和10.52%。与硝态氮处理相比,铵态氮处理的氮素积累量较低,肥料氮素在块根中的分配比例较高,块根产量、氮素生产效率和肥料氮素生产效率分别提高了5.30%、13.28%和5.29%。甘薯施用铵态氮肥有利于高产和高效。
引用
收藏
页码:389 / 394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施用不同形态氮肥对土壤供氮能力及冬小麦氮素利用的影响 [J].
董莉莉 ;
李友军 ;
吴金芝 ;
黄明 .
河南农业科学, 2008, (08) :81-83
[2]   氮素形态对玉米幼苗生物机制及生物量的影响 [J].
李学俊 ;
文建雷 ;
韩书成 ;
曹翠玲 ;
李生秀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 (03) :192-196
[3]   供氮形态和水分胁迫对苗期水稻吸收氮素营养的影响 [J].
陈晓远 ;
高志红 ;
李玉华 .
华北农学报, 2008, (01) :163-167
[4]   氮素形态对小麦根系特性影响的初步研究 [J].
孙敏 ;
郭文善 ;
孙陶芳 ;
朱新开 ;
封超年 ;
彭永欣 .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07, (01) :54-58
[5]   氮素形态对小麦花后不同器官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 [J].
马宗斌 ;
王小纯 ;
何建国 ;
马新明 .
植物生态学报, 2006, (06) :991-997
[6]   氮素形态对菠菜可食部分硝酸盐和草酸累积的影响 [J].
张英鹏 ;
徐旭军 ;
林咸永 ;
章永松 ;
都韶婷 ;
李刚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6, (02) :2227-2232
[7]   不同氮素形态及配比对韭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J].
卢凤刚 ;
郭丽娟 ;
陈贵林 ;
任良玉 ;
吕桂云 ;
高洪波 .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2006, (01) :27-30
[8]   不同氮素形态及比例对烤烟长势、产量及部分品质因素的影响 [J].
张延春 ;
陈治锋 ;
龙怀玉 ;
罗春燕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5, (06) :81-86
[9]   氮素形态对不同专用型小麦根系及氮素利用率影响的研究 [J].
马新明 ;
王志强 ;
王小纯 ;
王书丽 .
应用生态学报, 2004, (04) :655-658
[10]   氮素形态对小麦中后期的生理效应 [J].
曹翠玲 ;
李生秀 .
作物学报, 2003, (02) :258-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