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都市农业农地利用碳排放测算及趋势预测

被引:10
作者
王琦
黎孔清
朱利群
机构
[1] 南京农业大学人文与社会发展学院
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关键词
农地利用方式; 碳排放; 灰色GM(1,1)模型; 南京市都市农业;
D O I
10.13961/j.cnki.stbctb.20170510.001
中图分类号
F321.1 [土地问题]; X322 [部门环境规划与管理];
学科分类号
1204 ; 120405 ; 083305 ;
摘要
[目的]测算南京市都市农业农地利用碳效应,为发展都市农业的其他城市提供可借鉴的低碳经验。[方法]基于化肥、农药、农膜、农用柴油、灌溉、翻耕6个主要方面的碳源,测算南京市1996—2014年的农地利用碳排放量,综合林地、草地、园地3个主要方面的碳汇变化特征,探索农地利用方式变化导致的碳效应。并基于灰色GM(1,1)模型预测南京市农地利用碳排放量趋势。[结果]1996—2014年南京农地利用碳排放量总体呈现"上升—波动—平稳下降"的3阶段特征,纵向来看,2005—2014年林地碳汇、草地碳汇有所下降,但变化趋势不同。横向来看,由于各区承载的城市功能不同,区域碳汇差异较大。从农地利用方式变化的碳效应来看,2000—2008年南京市因生态退耕产生碳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建设占用导致的碳排放量变化趋势呈现Z字形上升。基于灰色GM(1,1)模型采用等维递补预测方法,预计到2020年该市农地利用碳排放量为1.11×105 t。[结论]南京市农地利用碳排放的变化趋势与经济发展和都市农业发展进程密切相关。林地、草地面积的减少降低了原本不高的碳汇效应,并且由于经济发展与城市建设需要,持续上升的建设占用碳排放对南京市碳效应影响巨大。
引用
收藏
页码:288 / 294+302 +302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3 条
  • [1] 江西省农地利用碳排放效应及碳减排对策研究.[D].张婷.江西农业大学.2014, 03
  • [2] 南京都市农业发展的实证研究.[D].徐慧慧.南京农业大学.2010, 06
  • [3] 南京都市农业发展研究.[D].王珲.南京农业大学.2010, 05
  • [4] 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预测模型的研究.[D].张永波.哈尔滨工程大学.2005, 08
  • [5] Carbon Footprint and Sustainability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Systems in Punjab, India, and Ohio, USA
    Dubey, Anjali
    Lal, Rattan
    [J]. JOURNAL OF CROP IMPROVEMENT, 2009, 23 (04) : 332 - 350
  • [6] A synthesis of carbon sequestration; carbon emissions; and net carbon flux in agriculture: comparing tillage practices in the United States.[J].Tristram O West;Gregg Marland.Agriculture; Ecosystems and Environment.2002, 1
  • [7] STOKING THE FIRES - CO2 EMISSIONS AND ECONOMIC-GROWTH
    HOLTZEAKIN, D
    SELDEN, TM
    [J]. 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 1995, 57 (01) : 85 - 101
  • [8] 区域产业结构变化的碳排放效应研究——以江苏省为例.[A].黄贤金;胡初枝;.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2007,
  • [9] 城市土地利用碳通量测算、碳效应分析及调控机制研究.[D].屈宇宏.华中农业大学.2015, 11
  • [10] 低碳经济导向的区域土地利用评价与结构优化研究.[D].黎孔清.华中农业大学.2013,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