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西地区不同种植模式对春玉米产量形成及其生长发育特性的影响

被引:57
作者
白伟 [1 ,2 ]
孙占祥 [1 ]
郑家明 [1 ]
侯志研 [1 ]
刘洋 [1 ]
冯良山 [1 ]
杨宁 [1 ]
机构
[1] 辽宁省农业科学院耕作栽培研究所/辽宁省旱作节水工程中心
[2] 沈阳农业大学土地与环境学院
关键词
种植模式; 玉米; 生长发育; 产量; 辽西地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3 [玉米(玉蜀黍)];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改变玉米田间种植模式是提高玉米单产的重要措施之一。本文在大田试验条件下,以耐密品种(郑单958)和中密品种(沈玉21)研究了三比空密疏密、大垄双行和等行距(CK)3种种植模式对春玉米产量形成及其生长发育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田间种植形式的改变可以显著影响玉米群体产量及其生长发育特征。耐密品种以大垄双行种植模式为宜,可以增加玉米的株高、茎粗,提高叶面积和光能利用率,促进干物质积累,2年平均产量为8882.36 kg hm 2,比对照增加6.51%,增产的原因是百粒重和穗行数的显著提高;中密品种以大垄双行和三比空种植模式为宜,2种种植模式均可增加玉米的株高、茎粗,提高叶面积和光能利用率,促进干物质积累,且与耐密品种表现不同,2年平均产量分别为8294.58 kg hm 2和8188.30 kg hm 2,比对照增加21.36%和19.81%,增产的原因是行粒数的显著增加。因此,我们认为在辽西地区特定的自然条件下大垄双行是提高玉米单产的最佳种植模式。
引用
收藏
页码:181 / 189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11]   宽窄行栽培对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J].
梁熠 ;
齐华 ;
王敬亚 ;
白向历 ;
王晓波 ;
刘明 ;
孟显华 ;
许晶 .
玉米科学, 2009, 17 (04) :97-100
[12]   不同种植密度下糯玉米产量及相关性状研究 [J].
陆雪珍 ;
沈雪芳 ;
沈才标 ;
徐晓梅 ;
张文献 .
上海农业学报, 2008, (02) :61-64
[13]   不同种植密度下的夏玉米冠层结构及光合特性 [J].
吕丽华 ;
陶洪斌 ;
夏来坤 ;
张雅杰 ;
赵明 ;
赵久然 ;
王璞 .
作物学报, 2008, (03) :447-455
[14]   种植样式对高密度夏玉米产量和株高整齐度的影响 [J].
杨利华 ;
张丽华 ;
张全国 ;
姚艳荣 ;
贾秀领 ;
马瑞崑 .
玉米科学, 2006, (06) :122-124
[15]   论作物高产挖潜的补偿机制 [J].
赵明 ;
李建国 ;
张宾 ;
董志强 ;
王美云 .
作物学报, 2006, (10) :1566-1573
[16]   种植密度影响玉米产量及部分产量相关性状的研究 [J].
杨国虎 ;
李新 ;
王承莲 ;
罗湘宁 .
西北农业学报, 2006, (05) :57-60+64
[17]   大垄双行种植玉米群体冠层结构及光合特性的解析 [J].
武志海 ;
张治安 ;
陈展宇 ;
徐克章 .
玉米科学, 2005, (04) :62-65
[18]   栽培方式与群体结构对寒地玉米物质积累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J].
杨克军 ;
李明 ;
李振华 .
中国农学通报, 2005, (11) :157-160
[19]   不同种植方式对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附视频 [J].
范厚明 ;
余莉 ;
余慧明 .
贵州农业科学, 2003, (04) :25-26
[20]   作物株型和冠层结构信息获取与表述的方法(综述) [J].
李少昆 ;
王崇桃 .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7, (03) :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