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30年代思想界关于中国经济发展道路的争论

被引:6
作者
郑大华
机构
[1]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关键词
20世纪30年代; 以农立国; 以工立国;
D O I
10.16059/j.cnki.cn43-1008/c.2007.03.075
中图分类号
K263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7~1937年)];
学科分类号
0302 ; 030204 ; 030503 ; 0307 ; 060205 ;
摘要
20世纪30年代,中国思想界曾围绕中国经济发展的道路问题发生过一场激烈争论,争论的一方是以梁漱溟为代表的主张复兴农村的“以农立国”论者,另一方是以吴景超为代表的主张繁荣都市的“以工立国”论者,除此也有人主张“第三条路”和“先农后工”,“发展农业资本主义”。就争论的问题来看,其焦点在于是促进农业以引发工业,还是发展工业以救济农业,抑或先农后工?亦即中国的经济发展是走“农化”的道路,还是走“工化”的道路,或者走先“农化”后“工化”的道路的问题。尽管论战各方都缺乏对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的正确认识,也没有搞清农业与工业、乡村与城市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辩证关系,但他们都提出了一些值得我们重视的有价值的思想和主张。因此,反思这场争论,不仅有其学术价值,也有其现实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206 / 211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 条
[1]  
现代化新论.[M].罗荣渠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