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初中生心理行为问题的调查

被引:6
作者
刘霞 [1 ]
张跃兵 [2 ]
李荣琴 [2 ]
翟景花 [1 ]
许艳 [1 ]
机构
[1] 济宁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
[2] 济宁市精神病防治院
关键词
留守学生; 初中生; 不良行为; 生活事件; 应对方式;
D O I
10.13604/j.cnki.46-1064/r.2011.07.003
中图分类号
B849 [应用心理学];
学科分类号
040203 ;
摘要
目的了解农村留守初中生不良行为、生活事件和应对方式及其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随机抽取济宁地区905名农村初中生,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和中学生应对方式量表对其进行测量。结果农村留守初中生的发生率为29.5%,留守初中生主要的监护类型是单亲监护和隔代监护。两组初中生不良行为发生率比较,其中精神暴力、躯体暴力、旷课发生率留守初中生高于非留守初中生(46.1%vs 31.8%;50.6%vs 31.0%;13.1%vs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吸烟、酗酒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初中生生活事件各因子得分比较,均是留守初中生高于非留守初中生,除丧失因子外,其他因子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初中生应对方式各因子得分比较,寻求社会支持、忍耐、逃避因子得分留守初中生高于非留守初中生(18.54±3.95 vs 17.87±3.90;8.48±2.71 vs 7.98±2.43;6.97±2.43 vs 6.56±2.2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活事件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分析表明,生活事件各因子得分与多数指向情绪的应对方式(忍耐、逃避、发泄情绪、幻想否定因子)呈正相关(P<0.05)。结论留守与非留守初中生在不良行为发生率、生活事件和应对方式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留守初中生的生活事件和指向情绪的应对方式存在正相关。因此,减少负性生活事件,并对其应对方式进行指导,有利于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
引用
收藏
页码:839 / 841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长沙地区农村留守儿童行为和情绪问题的特征[J]. 周金艳,罗学荣,韦臻,管冰清,袁秀洪,叶海森,丁军,张跃兵.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09(24)
[2]   农村留守初中生生活事件、应对方式和心理健康的调查研究 [J].
邓远平 ;
姜智 .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9, 31 (03) :32-36+109
[3]   不同监护类型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和人格特征比较 [J].
高亚兵 .
中国学校卫生, 2009, 30 (03) :257-258
[4]   875名中学生校园暴力的现况调查 [J].
刘霞 .
中国热带医学, 2009, 9 (02) :395-396+274
[5]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研究现状和展望 [J].
刘红 .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01) :102-104
[6]   农村“留守儿童”研究综述 [J].
王秋香 ;
李传熹 .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07, (05) :132-137
[7]   不同留守类型儿童心理健康状况比较 [J].
黄艳苹 ;
李玲 .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7, (10) :669-671
[8]  
Emotional and behavioral problems of Chinese left-behind children: a preliminary study[J] . Fang Fan,Linyan Su,Mary Kay Gill,Boris Birmaher.Social Psychiatry and Psychiatric Epidemiology . 2010 (6)
[9]  
First Responders after Disasters: A Review of Stress Reactions, At-Risk, Vulnerability, and Resilience Factors[J] . David A. Alexander,Susan Klein.Prehospital and Disaster Medicine . 2009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