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败何以不为“罪”——对中国传统社会官员贪贿横行的法文化解释

被引:5
作者
罗洪洋
机构
[1]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传统社会; 官员腐败; 罪; 集体意识; 背离;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630.9 [监察、监督];
学科分类号
1204 ; 120401 ;
摘要
中国传统社会官员腐败横行,重要原因为“做官发财”行为在当时真正发生作用的社会集体意识中并不是一种不可接触的“罪”。传统社会对官员的腐败,正式话语与实践存在着背离。传统道德和国家的行为规范均要求官员应廉洁,历代都制定了相应的法规以惩罚违规的官员;但实践中大多数时候以皇帝为代表的封建国家都对官员的腐败行为表现出相当的宽容。官员表面上都愿意标榜自己是清官,但实践中大都选择成为贪官。普通百姓呼唤清官,痛恨贪官,但又用实际行动支持和默许自己做了官的子孙成为贪官。传统国家“道德立国”统治方略的弊端,官员为适应该逻辑形成的两面人格,以及整个社会的价值观是形成以上背离的基本背景。
引用
收藏
页码:40 / 52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中国俸禄制度史.[M].黄惠贤;陈锋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
[2]  
清代地方政府.[M].范忠信;晏锋译;瞿同祖著;.法律出版社.2003,
[3]  
社会如何记忆.[M].(美)保罗·唐纳顿著;纳日碧力戈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4]  
文化人类学.[M].[美]马文·哈里斯 著;李培茱;高地 译.东方出版社.1988,
[5]  
陈独秀文章选编.[M].陈独秀 著;三联书店 编辑.三联书店.1984,
[6]  
孙中山全集.[M].孙中山 著;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室等 合编.中华书局.1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