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人工林生态系统林地土壤质量评价

被引:89
作者
黄宇
汪思龙
冯宗炜
高洪
王清奎
胡亚林
颜绍馗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会同森林生态试验站
[2] 中国科学院会同森林生态试验站 会同
[3]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4] 北京
[5] 会同
关键词
杉木; 混交林; 土壤质量评价; 土壤功能;
D O I
10.13287/j.1001-9332.2004.0454
中图分类号
S714 [森林土壤学];
学科分类号
0903 ; 090301 ;
摘要
利用定位研究方法 ,综合比较了第 2代连栽杉木纯林、杉木与阔叶树混交林以及阔叶纯林 3种人工林生态系统对林地土壤质量的影响 .结果表明 ,与连栽杉木纯林相比 ,在杉阔混交和阔叶树轮栽两种经营模式下 ,土壤养分含量增加 ,物理性状改善 ,土壤生物活性提高 .利用土壤质量评价体系在对土壤功能评价的基础上 ,直观评价了 3种经营模式的土壤质量状况 .在研究区内 ,杉木与阔叶树混交以及阔叶树轮栽的水分有效性、养分有效性和根系适宜性以及最终的土壤质量指数均处于中等水平 ,而连栽杉木林的水分有效性、养分有效性和根系适宜性较差 ,土壤质量指数处于较低水平 .总有机C、阳离子交换量和微生物生物量C与其它土壤理化性质和生物学性质之间明显相关 ,可将其作为研究区土壤质量的指示指标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C、N、P与土壤总有机C、土壤全N、土壤全P含量之间也存在较好的相关性
引用
收藏
页码:2199 / 2205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亚热带稻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状况及其对施肥的反应特点 [J].
刘守龙 ;
肖和艾 ;
童成立 ;
吴金水 .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03, (04) :278-283
[2]   杉楠混交与人工杉木林自养机制的恢复 [J].
汪思龙 ;
廖利平 ;
邓仕坚 ;
高洪 ;
黄志群 .
应用生态学报, 2000, (01) :34-37
[3]   不同栽植代数29年实生杉木生长规律的研究 [J].
杨玉盛 ;
何宗明 ;
邱仁辉 ;
俞新妥 ;
黄宝龙 .
林业科学, 1999, (01) :34-38
[4]   杉木火力楠混交林养分归还与生产力 [J].
汪思龙 ;
廖利平 ;
马越强 .
应用生态学报, 1997, (04) :347-352
[5]   杉木、火力楠纯林及混交林细根周转的研究 [J].
廖利平,陈楚莹,张家武,高洪 .
应用生态学报, 1995, (01) :7-10
[6]   改善杉木人工林的林地质量和提高生产力的研究 [J].
陈楚莹 ;
张家武 ;
周崇莲 ;
郑鸿元 .
应用生态学报, 1990, (02) :97-106
[7]   Fifteen-year change in forest floor organic and element content and cycling at the Turkey Lakes Watershed [J].
Morrison, IK ;
Foster, NW .
ECOSYSTEMS, 2001, 4 (06) :545-554
[8]  
Influence of broadleaf trees on soil chemical properties: A retrospective study in the Sub-Boreal Spruce Zone, British Columbia, Canada[J] . Paul Sanborn.Plant and Soil . 2001 (1)
[9]   Effect of solid waste compost on microbiological and physical properties of a burnt forest soil in field experiments [J].
Guerrero, C ;
Gómez, I ;
Solera, JM ;
Moral, R ;
Beneyto, JM ;
Hernández, MT .
BIOLOGY AND FERTILITY OF SOILS, 2000, 32 (05) :410-414
[10]  
Soil organic matter, microbial biomass and enzyme activities in a tropical agroforestry system[J] . K. Chander,S. Goyal,D. P. Nandal,K. K. Kapoor.Biology and Fertility of Soils . 1998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