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城市规划区Ⅱ承压水开采与地面沉降预防控制研究

被引:5
作者
缪晓图
机构
[1] 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江苏南京
关键词
承压水开采; 水、土应力平衡面; 临界水位; 地面沉降; 预防控制; 苏州;
D O I
10.16031/j.cnki.issn.1003-8035.2004.03.012
中图分类号
P642.26 [地面沉降];
学科分类号
0814 ;
摘要
在孔隙承压水开采与地面沉降的关系上存在2种观点。水、土应力平衡理论认为:只要开采承压水,就会引发应力失衡并导致地面沉降;而水、土动态平衡理论则认为:除非开采水压力至水、土应力平衡面以下,否则不会引发地面沉降。苏州城市规划区第Ⅱ承压水开采水位与地面沉降动态观测表明,在-33m处存在一个天然动态水、土应力平衡面。第Ⅱ承压含水层形成后,经上覆堆积物自重压力长期压缩作用,其水压力具较高的压强,这种天然状态下产生的弹性释放储存量可开采利用多少,取决于开采状态下水、土应力平衡时可消耗压力水柱高度中的水头值。因而地面沉降的根本原因是开采水位超过了-33m,突破了天然状态水、土应力平衡面水位。Ⅱ承压含水层在天然状态受上覆堆积物重力产生的高压强弹性释放储存量现象,可以帮助我们确立该地区孔隙Ⅱ承压水开采不产生地面沉降的临界水位(水、土应力平衡面)。这一点对承压水开采条件、可开采资源性质具有重大实际意义。同样可以应用于饱受地面沉降困扰的无锡、常州及周边地区,为地下水开发利用政策由单一的封井停采转为目标水位控制开采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也为此政策在承压水动力学机制上找到了内在原因。
引用
收藏
页码:59 / 63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2 条
[1]  
土力学地基与基础.[M].周汉荣主编;.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1993,
[2]  
地下水动力学.[M].薛禹群;朱学愚编著;.地质出版社.1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