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溶性有机物与多环芳烃结合特征的红外光谱学研究

被引:25
作者
占新华 [1 ]
周立祥 [1 ]
杨红 [2 ]
蒋廷惠 [1 ]
机构
[1] 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环境工程系
[2] 南京农业大学理学院应用化学系
关键词
多环芳烃; 水溶性有机物; NH-π作用; π-π作用; 红外光谱;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132 [环境分析化学];
学科分类号
083001 ;
摘要
水溶性有机物(DOM)与多环芳烃(PAHs)之间的相互作用一直是尚未弄清的理论问题。对其正确阐释有利于更好地理解DOM对PAHs环境行为与生态效应的影响及科学地评估PAHs的环境风险,并对PAHs污染土壤的修复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以有机物料猪粪、污水污泥和带根茬水稻土作为DOM的提取材料,以菲(Phenanthrene,Phe)和芘(Pyrene,Pyr)为PAHs代表,采用红外光谱学技术研究DOM与PAHs的相互作用。红外图谱显示,供试DOM在4000~3000cm-1、2969~2900cm-1、1700~1375cm-1、1300~1000cm-1和900~600cm-1存在明显的吸收峰,这说明DOM中含有-OH或酚-OH、-NH、苯环、-C-O及-CH2等功能团。对比DOM与DOM-Phe/Pyr的图谱发现,DOM-Phe/Pyr在4000~3000cm-1、1700~1375cm-1和900~600cm-1的吸收峰发生不同程度的朝长波方向飘移,表明NH-π和π-π作用参与了DOM与Phe及Pyr结合物的形成。
引用
收藏
页码:47 / 53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 条
[1]   城市污泥堆肥中水溶性有机物的理化特性变化 [J].
占新华 ;
周立祥 ;
黄焕忠 .
中国环境科学, 2003, (04) :55-59
[2]   污泥堆肥过程中水溶性有机物光谱学变化特征 [J].
占新华 ;
周立祥 ;
沈其荣 ;
黄焕忠 .
环境科学学报, 2001, (04) :470-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