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中“天人合一”思想的剖析

被引:271
作者
张岱年
机构
关键词
性与天道; 孟子; 道德原则; 董仲舒; 人副天数; 张载; 诚明; 正蒙; 道德基本原则; 知天; 天人合一思想; 中国传统哲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正> 中国传统哲学,从先秦时代至明清时期,大多数(不是全部)哲学家都宣扬一个基本观点,即“天人合一”。这是中国传统哲学的一个独特的观点,确实值得深入的考察。在中国哲学的长期发展过程中,所谓“天人合一”具有复杂的涵义,今试加以剖析。一、“天人合一”成语的来历所谓“天人合一”,可以看作一个命题,也可以看作一个成语。天人合一的思想起源于先秦时代,而这个成语则出现较晚。汉代董仲舒曾说:“以类合之,天人一也”(《春秋繁露·阴阳义》),又说:“天人之际,合而为一”(同书《深察名号》),但是没有直接标出“天人合一”四字成语。宋代邵雍曾说:“学不际天人,不足以谓之学”(《皇极经世·
引用
收藏
页码:3 / 10
页数:8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