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特大沙尘暴沉降物的粒度分布及意义

被引:20
作者
谢远云
何葵
康春国
机构
[1] 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2] 哈尔滨师范大学
[3]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吉林长春
[4] 黑龙江哈尔滨
[5] 湖北武汉
[6] 哈尔滨学院
基金
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
关键词
哈尔滨市; 沙尘沉降物; 粒度特征; 物质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45.4 [];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对2002年3月20日中国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遭遇的特大沙尘天气沙尘沉降物进行的粒度分析表明,沙尘沉降物属粉质亚砂土,以4~63μm的粉砂为主,占71.18%,>63μm的砂粒组分占21.7%,<4μm的粘土组分含量最少,仅占7.13%。粒度为三峰态分布,29.2~34.7μm粒级的粗粉砂形成第一主峰,含量约占7.4%,420.5~500μm粒级的中砂组分形成第二主峰,含量约占1.29%,而0.69~0.82μm粒级的细粘土组分形成第三主峰,含量约占0.52%。平均粒径Mz为28.4μm,分选系数为1.81,偏态为0.044,峰态为1.494,粉粘比为7.3。粒度分布显示这次哈尔滨市沙尘沉降物是迄今为止国内有见报道中最粗的,沉降物是不同来源沙尘远距离和近距离搬运的混合体,粗颗粒为低空气流搬运的近源物质。哈尔滨市或周缘邻近区域是这次特大沙尘暴的降尘中心,属大气动力条件较强的中心或近中心地带。哈尔滨城市扩展区域的疏松地表裸土、河床及漫滩细粒冲积物以及市内地表建筑沙土等都可以是哈尔滨市沙尘沉降物的主要物源。因此哈尔滨地区防治沙尘暴工作的重点应放在哈尔滨市周边沙尘源区的治理上。
引用
收藏
页码:502 / 506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 条
[1]  
黄土高原第四纪[M]. 科学出版社 , 孙建中, 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