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质流体是变质过程的主要动力学因素之一。目前变质流体研究主要集中在下部地壳麻粒岩相变质流体,俯冲带高压-超高压变质流体和接触变质流体等方面。研究的主要问题是流体流动机制和元素迁移,流体-岩石相互作用和流体来源。下部地壳麻粒岩相变质流体以CO2为主,具有较低的aH2O。δ13C研究表明大约2/3CO2是深成的。富CO2流体流动是紫苏花岗岩形成和热扰动的原因之一,也是麻粒岩形成和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的主要因素。俯冲带是高压、超高压变质作用发生和流体活动最活跃的场所。流体富含H2O、CH4和CO2,可以诱导部分熔融反应和岛弧岩浆作用。高压变质条件下的矿物稳定性也与流体有关。同位素研究表明,在超高压变质期间没有化学上完全相同的流体大规模循环。流体-熔体系统模式能更有效地解释下插板片的元素再循环。接触变质流体研究主要集中在含有易于发生流体-岩石反应的不纯碳酸盐岩地区。硅灰石带中流体/岩石比率高达40∶1,表明接触变质岩石中有大量流体存在。接触变质过程流体成分有较大差异,主要取决于流体来源、原岩性质和侵入体特征。流体流动和循环模式受控于构造变形,岩浆作用和变质过程的动力学条件及流体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