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东南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气富集与高产控制因素

被引:292
作者
金之钧 [1 ,2 ,3 ]
胡宗全 [1 ,2 ,3 ]
高波 [1 ,2 ,3 ]
赵建华 [4 ]
机构
[1] 页岩油气富集机理与有效开发国家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石化页岩油气重点实验室
[3]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4]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
关键词
四川盆地; 评价指标; 页岩气富集; 五性一体;
D O I
10.13745/j.esf.2016.01.001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TE37 [气田开发与开采];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082002 ;
摘要
中美页岩气地质和地表条件的对比分析表明,中国南方海相页岩与北美典型页岩的主要评价指标相近,是页岩气勘探的主攻层系。其中,四川盆地及周缘地区是有利勘探地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以来,经历6年的研究与勘探探索,2012年在四川盆地涪陵焦石坝地区龙马溪组页岩气获得重大突破,发现了涪陵页岩气田,取得了中国页岩气的首个商业发现。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气富集与高产的地质因素包括原始沉积条件和后期保存条件,台内坳陷控制优质页岩的形成分布,页岩厚度大、有机质含量高是页岩气选区的首要评价指标。保存条件影响页岩气的富集程度,四川盆地内部总体保存条件较好,有三叠系膏盐岩分布的地区保存条件好,页岩气层段压力系数高,页岩气富集程度高。在选区评价中,原始沉积条件和后期保存条件均有利的地区是页岩气勘探的有利区。通过对典型探井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气富集条件的分析表明,有机质提供了页岩气富集的物质基础,有机质孔是页岩气富集的主要储集空间,层理(缝)是页岩气水平渗流的高效通道,高硅质含量具有良好的可压性,高压力系数指示页岩气富集程度高。有机质、有机质孔、层理(缝)、硅质含量和压力系数等表征页岩气富集与高产的5种关键参数具有成因联系和统计相关的特征,纵向上又具有"五性一体"的分布特征,从而决定了五峰组-龙马溪组下部富含有机质的优质页岩层段既可以富集页岩气,又有利于页岩气的开发,是开发页岩气的主要层段和水平井轨迹的关键目标层。
引用
收藏
页码:1 / 10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页岩气储层“四孔隙”模型建立及测井定量表征方法 [J].
李军 ;
路菁 ;
李争 ;
武清钊 ;
南泽宇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4, 35 (02) :266-271
[2]   四川盆地及其周缘下古生界页岩气保存条件研究 [J].
聂海宽 ;
包书景 ;
高波 ;
边瑞康 ;
张培先 ;
武晓玲 ;
叶欣 ;
陈新军 .
地学前缘, 2012, 19 (03) :280-294
[3]  
Formation and accumulation of oil and gas in marine carbonate sequences in Chinese sedimentary basins[J]. JIN ZhiJun*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Production Research Institute, China Petroleum & Chemical Corporation (SINOPEC), Beijing 100083, China.Science China(Earth Sciences). 2012(03)
[4]   中上扬子地区早古生代烃源岩沉积环境与油气勘探 [J].
牟传龙 ;
周恳恳 ;
梁薇 ;
葛祥英 .
地质学报, 2011, 85 (04) :526-532
[5]   中国海相油气勘探前景、主要问题与对策 [J].
金之钧 ;
蔡立国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6, (06) :722-730
[6]   页岩气成藏机理和分布 [J].
张金川 ;
金之钧 ;
袁明生 .
天然气工业, 2004, (07) :15-18+131
[7]   天然气动态平衡成藏的四个基本条件 [J].
张义纲 .
石油实验地质, 1991, (03) :210-221
[8]  
Recent developments of the Barnett Shale play,Fort Worth Basin. BOWKER K A. West Texas Geological Society Bulletin .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