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pSV-VEGF165肌肉原位注射促进兔缺血后肢毛细血管形成
被引:6
作者
:
赵意平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仁济医院血管外科,上海第二医科大学人类基因治疗研究中心
赵意平
施娅雪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仁济医院血管外科,上海第二医科大学人类基因治疗研究中心
施娅雪
何天源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仁济医院血管外科,上海第二医科大学人类基因治疗研究中心
何天源
张皓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仁济医院血管外科,上海第二医科大学人类基因治疗研究中心
张皓
陈诗书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仁济医院血管外科,上海第二医科大学人类基因治疗研究中心
陈诗书
张柏根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仁济医院血管外科,上海第二医科大学人类基因治疗研究中心
张柏根
机构
:
[1]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仁济医院血管外科,上海第二医科大学人类基因治疗研究中心
来源
:
中华外科杂志
|
1999年
/ 04期
关键词
:
内皮生长因子,DNA.重组,基因疗法,动脉闭塞性疾病;
D O I
:
暂无
中图分类号
:
R654.405 [];
学科分类号
:
1002 ;
100210 ;
摘要
:
目的探索一种更为简便安全的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的基因治疗途径。方法建立兔后肢缺血动物模型,将体外构建的重组大肠杆菌质粒pSV VEGF1651mg分5点注射于缺血肌群,30天后切取标本,测定毛细血管密度和毛细血管数/肌肉数比值。结果经pSV VEGF165治疗后,缺血肢体毛细血管密度和毛细血管数/肌肉数比值显著增加,小腿部位比大腿部位增加明显(P<005)。结论肌肉内原位注射pSV VEGF165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治疗基因的转染途径,能显著增加缺血肢体毛细血管形成。
引用
收藏
页码:18 / 20
页数:3
相关论文
未找到相关数据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