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震旦世至早寒武世扬子地台北缘碳同位素研究

被引:10
作者
郭庆军
刘丛强
Harald Strauss
Tatiana Goldberg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2] Geologisch-Palontologisches Institut
[3] Westflische Wilhelms-Universitt Mnster
[4] Westflische Wilhelms-Universitt Mnster 贵州贵阳
[5] 贵州贵阳
[6] Mnster
[7] Germany
[8] 不详
关键词
晚震旦世至早寒武世; 碳同位素组成; 环境变化; 扬子地台; 四川南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97 [同位素地质学与地质年代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震旦 寒武交变期是地史上一个重大转折期 ,亦是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过渡时期。运用碳同位素地球化学方法 ,探讨扬子地台北缘四川南江地区晚震旦世 早寒武世交变期 ,碳同位素地球化学异常与环境变化和生物演化的相互联系。南江剖面沉积岩有机碳同位素组成在 - 35 .8‰~ - 30 .1‰间变化 ;碳酸盐碳同位素组成从 - 3.5‰~ +0 .5‰。在灯影组顶部、牛蹄塘组下部和上部 ,变化的碳、硫同位素组成和不同的黄铁矿与有机碳含量反映了有机碳埋藏量和环境的变化。下寒武统富有机碳和黄铁矿的黑色页岩沉积 ,暗示了早寒武世早期缺氧环境的存在。
引用
收藏
页码:151 / 156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湘西震旦—寒武纪交替时期古海洋环境的恢复 [J].
吴朝东 .
地学前缘, 2000, (S2) :45-57
[2]   扬子地台南缘早寒武世黑色岩系中形态硫特征及成因意义 [J].
雷加锦 ;
李任伟 ;
H.J.Tobschall ;
濮英英 ;
方家虎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0, (06) :592-601
[3]   震旦纪和早寒武世黑色页岩有机碳同位素组成 [J].
李任伟 ;
卢家烂 ;
张淑坤 ;
雷加锦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1999, (04) :351-357
[4]   古生代海洋碳同位素演化 [J].
陈锦石,闻传芬,钟华,刘培伦 .
地质科学, 1995, (04) :338-347
[5]  
四川南江地区下寒武统梅树村阶小壳化石新属种[A]. 杨暹和,何廷贵.地层古生物论文集(第十三辑)[C]. 1984
[6]  
中国小壳化石分类学与生物地层学[M]. 科学出版社 , 钱逸主编, 1999
[7]  
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分析[M]. 北京大学出版社 , 郑淑蕙等 著, 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