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北麓晚新生代沉积及其新构造与古环境指示意义

被引:34
作者
孙继敏
朱日祥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基金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关键词
天山山脉; 晚新生代沉积; 新构造运动; 西域砾岩;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6 [新构造运动(新构造学)];
学科分类号
070904 ;
摘要
天山山脉隶属中亚造山带,晚新生代时期印度板块向亚洲板块俯冲的构造效应同样影响到天山地区,使这一晚古生代形成的造山带重新复活。天山南北两侧的晚第三纪和第四纪时期的地层正是对印度板块-亚洲板块碰撞带的响应,发生构造变形,形成了一系列逆冲断层和褶皱,指示这一区域的地壳在晚新生代变短和加厚。文章对天山北缘晚中新世以来的沉积进行了详细的磁性地层学和沉积学研究,结果表明:在研究的独山子背斜地区,磨拉石沉积最早出现于约7百万年前,说明天山山脉自7百万年前开始有一次构造隆升,研究区内7.00~2.58M a间的巨厚砾石沉积主要是构造抬升的结果。而早更新世的西域砾岩沉积在很大程度上与第四纪时期全球冰期的来临,特别是北半球开始发育大规模冰川作用有关,因此西域砾岩应当是在第四纪冰川作用(气候变冷)及新构造运动共同作用下的产物。
引用
收藏
页码:14 / 19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洛川黄土地层的再划分及其L9、L15古环境意义的新解释 [J].
孙继敏 ;
刘东生 .
第四纪研究, 2002, (05) :406-412
[2]   新疆准噶尔盆地新生界脊椎动物化石地点与层位 [J].
彭希龄 .
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 1975, (03) :185-189
[3]   新疆天山北部山前拗陷带及准噶尔盆地陆台地质初步报告 [J].
袁复礼 .
地质学报, 1956, (02) :133-144+246
[4]  
天山山体演化[M]. 科学出版社 , 中国科学院新疆地理研究所 编, 1986
[5]  
Late Cenozoic magnetostratigraphy (11 – 0 Ma) of the Dongshanding and Wangjiashan sections in the Longzhong Basin, western China[J] . Ji-Jun Li,Xiao-Min Fang,Rob Van der Voo,Jun-Jie Zhu,Conall Mac Niocaill,Ji-Xiu Cao,Wei Zhong,Huai-Lu Chen,Jianli Wang,Jian-Ming Wang,Yie-Chun Zhang.Geologie en Mijnbouw . 1997 (1)
[6]  
l ODP Leg 152 scientificparty,seven m illion years of glaciation in G reen land .2 Larsen H C,SaundersA D,C lift P Det a. Science . 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