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状态与“大五”人格、因果取向的关系

被引:24
作者
王树青 [1 ]
石猛 [2 ]
陈会昌 [3 ]
机构
[1] 济南大学教育与心理科学学院
[2] 山东英才学院
[3]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关键词
大学生; 自我同一性; 自我同一性状态; “大五”人格; 因果取向;
D O I
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10.05.006
中图分类号
B844.2 [青少年心理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通过对536名大学生的问卷调查,采用结构方程模型考察了大学生的自我同一性状态与"大五"人格、因果取向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1)"大五"人格和因果取向均是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状态的重要预测因素,能在较大程度上解释大学生所处自我同一性状态(特别是同一性获得状态和扩散状态)上的差异;(2)因果取向在"大五"人格对自我同一性状态的影响中起重要的中介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495 / 501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形成的个体因素与家庭因素.[D].王树青.北京师范大学.2007, 03
[2]   Reevaluating the identity status paradigm: Still useful after 35 years [J].
Berzonsky, MD ;
Adams, GR .
DEVELOPMENTAL REVIEW, 1999, 19 (04) :557-590
[3]  
Identity; Self; and Personality: I. Identity Status and the Five-Factor Model of Personality.[J].Stephanie M. Clancy;Stephen J. Dollinger.Journal of Research on Adolescence.1993, 3
[4]   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状态与人格特征的相关研究 [J].
郭金山 ;
车文博 .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4, (02) :5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