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昆仑-黄河运动”

被引:139
作者
崔之久
伍永秋
刘耕年
葛道凯
庞其清
许清海
机构
[1] 北京大学地理系!北京,国家教委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开放实验室!北京,四川师范大学地理系,成都,北京大学地理系!北京,北京大学地理系!北京,河北地质学院!石家庄,河北省地理研究所!石家庄
关键词
昆仑山垭口; 70万年; 构造运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2 [构造运动];
学科分类号
070904 ;
摘要
昆仑山垭口地区的地貌、构造、沉积相、地层及其生物组合特征表明 ,本区在距今 1 1Ma开始至 0 7Ma前后发生了一次先是大面积抬升 ,后是突发性断块隆起与沉陷的构造运动 ,这次构造运动的后期具有发生突然 ,抬升幅度大的特点 ,青藏高原由此上升到临界高度 30 0 0m以上 ,导致高原第四纪以来最大冰期的发生 ,并且这次抬升可能还是我国在早、中更新世之交的构造 气候旋回中环境发生剧烈变化的驱动因素 ,将这次构造运动被命名为“昆仑 黄河运动”
引用
收藏
页码:53 / 59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昆仑山早古生代地质特征与演化 [J].
潘裕生 ;
周伟明 ;
许荣华 ;
王东安 ;
张玉泉 ;
谢应雯 ;
陈挺恩 ;
罗辉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1996, (04) :302-307
[2]   晚新生代黄河上游地貌演化与青藏高原隆起 [J].
李吉均 ;
方小敏 ;
马海洲 ;
朱俊杰 ;
潘保田 ;
陈怀录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1996, (04) :316-322
[3]   昆仑山口第四纪化石组合的生态环境分析及其对昆仑山隆升的意义 [J].
阴家润 ;
崔之久 ;
葛道凯 ;
刘耕年 ;
伍永秋 .
地球科学, 1996, (03) :11-16
[4]   最近0.6Ma南、北半球古气候对比初探 [J].
刘东生 ;
安芷生 ;
孙东怀 ;
陈明扬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1996, (02) :97-102
[5]   红土·黄土·全球变化 [J].
朱照宇,王俊达,黄宝林,余素华,向明菊,张国梅,梁俊平,江伟华,梁池生,王庆广,谢光国,孟玲 .
第四纪研究, 1995, (03) :267+628+269-277
[6]   东南季风区及青藏高原东部湖泊沉积研究与古环境重建 [J].
王苏民,吉磊,薛滨,羊向东 .
第四纪研究, 1995, (03) :243-248
[7]   一个新的划分第四纪的标志──高原季风演变的地质环境后果 [J].
汤懋苍,刘晓东 .
第四纪研究, 1995, (01) :82-88
[8]   中国第四纪的构造事件与应力场 [J].
万天丰 .
第四纪研究, 1994, (01) :48-55
[9]   二百五十万年来季风环流与大陆冰量变化的阶段性耦合过程 [J].
刘东生 ;
丁仲礼 .
第四纪研究, 1992, (01) :12-23
[10]   甘孜黄土剖面磁性地层初步研究 [J].
陈富斌 ;
高生淮 ;
陈继良 ;
葛同明 ;
梁春艳 ;
樊利民 ;
徐行 .
科学通报, 1990, (20) :1600-1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