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1 条
洱海北部地区环境友好型种植模式筛选
被引:11
作者:
汤秋香
[1
,2
]
刘宏斌
[2
]
雷宝坤
[3
]
翟丽梅
[2
]
胡万里
[3
]
罗新华
[4
]
张继宗
[2
]
任天志
[2
]
机构:
[1] 新疆农业大学农学院
[2]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3]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资源研究所
[4] 云南省大理州环境监测站
来源:
关键词:
环境友好;
种植模式;
环境效益;
经济效益;
模糊数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643.6 [蚕豆];
S633.4 [大蒜];
学科分类号:
090202 ;
摘要:
【目的】从经济和环境效益角度筛选适宜当地种植的间作模式。【方法】在洱海北部地区罗时江边上关镇兆邑村开展田间小区试验,样品经室内分析后,依据所得数据分析不同间作模式农田养分平衡、经济效益、商品品质及土壤养分残留状况。采用主观赋权和客观赋权相结合的方法,确定经济效益、商品品质和土壤氮磷残留4个因素作为间作模式中影响经济和环境效益的指标集,将指标作为基础数据,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不同间作模式进行评价。【结果】蚕豆和大蒜按1﹕3比例间作在14种间作模式中综合得分最高,是兼顾经济和环境效益的环境友好型种植模式。其次为洋葱和大蒜1﹕3比例间作模式,得分0.624,经济效益好,但环境效益略差。黑麦草和大蒜1﹕3比例间作模式的得分0.609,排第三,环境效益较优,但经济效益偏低。得分最低的为油菜和大蒜1﹕1比例间作模式,得分0.084,该模式主要由于作物搭配不适,导致经济和环境效益均偏低。【结论】蚕豆和大蒜按1﹕3比例间作是适宜当地种植的经济、环境效益双赢模式。
引用
收藏
页码:2375 / 2383
页数:9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