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3 条
种植密度对新疆高产棉花群体光合作用、冠层结构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被引:171
作者:
张旺锋
王振林
余松烈
李少昆
房建
童文崧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被数量生态学重点实验室,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农业部作物育种重点开放实验室,石河子大学新疆作物高产研究中心,石河子大学新疆作物高产研究中心北京石河子大学新疆作物高产研究中心,石河子,泰安,泰安,北京,石河子,石河子
来源:
关键词:
棉花;
光合作用;
冠层结构;
种植密度;
高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62 [棉];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在新疆气候生态条件下 ,研究了种植密度对棉花 (Gossypiumhirsutum)群体光合作用、冠层结构和产量形成的影响 ,探讨了新疆棉花高产的生理机理及进一步提高产量的途径。结果表明 :群体光合速率在盛铃期以前随密度增加明显增强 ,盛铃期以后 ,低密度 6万株·hm-2 的群体光合速率仍为最低 ,高密度 30万株·hm-2 群体光合速率迅速下降 ,中密度 1 8万株·hm-2 则保持较高水平。叶面积指数的变化与群体光合速率的变化相似 ,其峰值出现在盛铃期。冠层结构各指标的变化表现为 ,随密度增加平均叶簇倾角变大 ,株型变紧凑 ,但密度过大 ,群体散射辐射与直射辐射透过系数小 ,冠层结构不良 ,造成生育后期群体光合速率较快下降。增加密度能增加单位面积总铃数 ,但密度过高削弱了棉株个体发育 ,生育后期群体光合速率下降早 ,造成单铃重降低。群体总光合物质累积与群体光合速率在各生育时期呈显著正相关 ,籽棉产量与群体光合速率仅在盛铃期和吐絮期呈显著正相关 ;生产上要实现棉花高产及超高产 ,应使棉花生育前期群体光合速率稳定上升 ,至盛铃期达到高峰值 ,吐絮期群体光合速率保持较高水平。
引用
收藏
页码:164 / 171
页数:8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