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病机理的研究近况

被引:5
作者
景筠
黄怀钧
机构
[1] 北京电子总医院
[2] 湖北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关键词
缺血性脑血管病; 脑缺血; 脑血流; 红细胞比容; TXA; 环氧化; 缺血区; PGI; 脑血管疾病; ICVD; 血液粘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正> 缺血性脑血管病(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Disease,ICVD)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为脑局部缺血,系因个别血管狭窄、闭塞或栓塞所致:第二类为全脑缺血.由弥漫性脑血管病变、全身低血压或心搏骤停等引起.缺血性脑血管病又因恢复的时程不同分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局限性脑功能障碍在24小时内完全缓解.但可反复发生:可逆性缺血性神经功能障碍(RIND):神经功能障碍超过24小时并在三周完全恢复者;脑梗塞:脑功能障碍超过24小时均归为脑梗塞。如果在病程中出现新的症状和体征,则称进行性卒中。1965年Fisher提出了腔隙性梗塞(Lacunerinfarcts) 的概念,以别于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
引用
收藏
页码:17 / 19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3 条
  • [1] 血栓与止血基础与临床[M].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王振义等 主编, 1988
  • [2] Uchiyama S. et al. Stroke . 1983
  • [3] Chen ST,et al. Neurology . 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