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涡南槽形势下的辽宁降水性质分析

被引:2
作者
沈玉敏 [1 ]
陈宝君 [1 ]
吴曼丽 [2 ]
韩江文 [1 ]
孙欣 [2 ]
机构
[1] 南京大学大气科学系
[2] 沈阳中心气象台
关键词
降水性质; 北涡南槽; 径向速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26.6 [降水];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2005年4月6日、19日辽宁省出现了两次降水天气过程。通过资料显示,这两场降水的影响系统,虽然都主要是北涡南槽的天气系统(这里的北涡南槽是指,由蒙古至贝加尔湖低涡和河套地区东部的高空槽以及槽前的西南气流组合的耦合系统)。但是由于具体影响的物理因子的不同,所以产生的降水性质也不同。6日的降水是不稳定的雷阵雨天气,是由中小尺度不稳定雷雨云团与东北西部东移的低压冷锋相结合的物理过程;19日是以稳定性降水为主,伴有阵雨、雷阵雨的混合性降水天气,是由东移的蒙古低涡与河套地区东部高空槽相结合的物理过程。
引用
收藏
页码:348 / 353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东北冷涡天气系统的雨滴谱特征 [J].
宫福久 ;
何友江 ;
王吉宏 ;
杨军 .
气象科学, 2007, (04) :365-373
[2]   一次夏季东北冷涡中积云发展过程的数值模拟 [J].
耿树江 ;
王建捷 ;
宫福久 .
气象科学, 2006, (02) :149-156
[3]   一次华北低涡造成的强对流天气分析 [J].
金步圣 .
气象科学, 2002, (01) :107-112
[4]   1998年松嫩流域东北冷涡大暴雨过程的诊断分析 [J].
孙力 ;
安刚 ;
不详 .
大气科学 , 2001, (03) :342-354
[5]   东北冷涡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东亚大型环流系统之间的关系 [J].
孙力,郑秀雅,王琪 .
应用气象学报, 1994, (03) :297-303
[6]  
寿绍文主编.天气学分析[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2
[7]  
张培昌等编著.雷达气象学[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1
[8]  
朱乾根等编著.天气学原理和方法[M].北京:气象出版社,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