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BSDV在玉米叶脉细胞内的侵染状态与灰飞虱传毒活力的关系

被引:15
作者
陈声祥
洪健
吕永平
雷娟利
机构
[1] 浙江省农科院病毒学与生物技术研究所,浙江大学分析测试中心,浙江省农科院病毒学与生物技术研究所,浙江省农科院蔬菜研究所浙江杭州,浙江杭州,浙江杭州,浙江杭州
关键词
水稻黑条矮缩病毒; 玉米; 灰飞虱; 细胞病理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432.41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根据水稻黑条矮缩病毒(RBSDV)侵染玉米(Zea mays L.)的症状发展过程先后取叶脉做超薄切片,在透射电镜下观察病毒在细胞内的侵染状态,并在取样前用灰飞虱无毒若虫进行饲毒和传毒试验。结果显示RBSDV侵入玉米叶细胞后先出现在细胞壁附近,个别粒子似与胞间连丝相连;细胞质内产生病毒基质,病毒粒子先增殖并分布其周边,后向病毒基质内扩展;当病毒粒子布满病毒基质后在细胞质中出现直径约90nm的管状结构,病毒成串排列在该管状结构中;随后管状结构逐渐消失,最终形成晶格状聚集排列。用灰飞虱无毒若虫在细胞内病毒基质出现和病毒增殖期饲毒的,到成虫时分别有2.93%和7.83%个体传毒率;在细胞内病毒成串分布于管状结构和晶格状聚集排列期饲毒的,到成虫时均不能传毒。
引用
收藏
页码:58 / 62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水稻黑条矮缩病毒基因组片段3全长cDNA的克隆及其序列分析 [J].
方守国 ;
于嘉林 ;
冯继东 ;
吴大椿 ;
李大伟 ;
韩成贵 ;
刘仪 .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2001, (04) :311-315
[2]   浙江和河北发生的一种水稻、小麦、玉米矮缩病是水稻黑条矮缩病毒引起的(英文) [J].
张恒木 ;
雷娟利 ;
陈剑平 ;
吕永平 ;
陈声祥 ;
薛庆中 ;
M.J.Adams .
中国病毒学, 2001, (03) :53-58
[3]   水稻黑条矮缩病在浙中的回升流行原因分析 [J].
陈声祥 ;
吴惠玲 ;
廖璇刚 ;
吕永平 ;
沈升法 ;
王藕芳 ;
金梅松 .
浙江农业科学, 2000, (06) :29-31
[4]   水稻黑条矮缩病的研究附视频 [J].
阮义理 ;
陈声祥 ;
林瑞芬 ;
蒋文烈 ;
金登迪 .
浙江农业科学, 1984, (04) :185-187+192
[5]  
水稻病毒的分子生物学.[M].李毅;陈章良编著;.科学出版社.2001,
[6]  
水稻病毒病.[M].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病毒病研究组 编著.农业出版社.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