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兰山4种典型森林类型凋落物持水性能研究

被引:30
作者
赵晓春 [1 ,2 ]
刘建军 [1 ,2 ]
任军辉 [1 ,2 ]
刘斌 [1 ,2 ]
母吉君 [3 ]
机构
[1]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
[2] 宁夏贺兰山森林生态站
[3]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水土保持站
关键词
贺兰山; 凋落物; 持水量; 持水率; 吸水速率; 有效拦蓄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714 [森林土壤学];
学科分类号
0903 ; 090301 ;
摘要
采用野外实地观测与室内浸提法,对贺兰山4种典型森林类型(油松青海云杉混交林、油松山杨混交林、油松纯林和青海云杉纯林)林地凋落物的储量、持水量、持水率和吸水速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4种类型的林分凋落物储量大小依次为青海云杉纯林>油松云杉混交林>油松纯林>油松山杨混交林;油松纯林、油松云杉混交林、青海云杉纯林和油松山杨混交林的凋落物最大持水量分别为38.46,40.11,46.78,36.35t/hm2;最大持水率分别为152.56%、150.79%、144.43%和184.14%,各林分凋落物的持水量和持水率都随着浸泡时间的增加按照对数方程增加;吸水速率呈现油松山杨混交林>油松云杉混交林≥油松纯林>青海云杉纯林,且各林分的凋落物吸水速率随浸泡时间的增长按幂函数方程下降。有效拦蓄量林型间变化范围为10.7~15.73t/hm2,油松山杨混交林最大,为15.73t/hm2,油松纯林(14.05t/hm2)和油松云杉混交林(11.98t/hm2)次之,青海云杉纯林最小,仅为10.7t/hm2。
引用
收藏
页码:107 / 111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南亚热带3种人工松林的凋落物水文效应研究 [J].
赵鸿杰 ;
谭家得 ;
张学平 ;
谢腾芳 ;
王相娥 .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09, (05) :54-57+139
[2]   燕山西部山地灌木群落凋落物积累量及其持水性能研究 [J].
李倩茹 ;
许中旗 ;
许晴 ;
黄选瑞 ;
纪晓林 ;
张兴锐 ;
习常新 .
水土保持学报 , 2009, (02) :75-78
[3]   3种生态公益林凋落物的持水特性 [J].
曹鹤 ;
薛立 ;
梁丽丽 ;
任向荣 ;
谢腾芳 ;
王相娥 .
土壤通报, 2009, 40 (01) :34-37
[4]   秦岭西部山地针叶林凋落物持水特性 [J].
常雅军 ;
曹靖 ;
马建伟 ;
陈琦 ;
赵琳 .
应用生态学报, 2008, (11) :2346-2351
[5]   3种人工林凋落物的持水特性 [J].
任向荣 ;
薛立 ;
曹鹤 ;
王相娥 ;
谢腾芳 .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2008, (03) :47-51
[6]   京西百花山区6种植物群落凋落物持水性能研究 [J].
刘尚华 ;
冯朝阳 ;
吕世海 ;
石凤翎 .
水土保持学报, 2007, (06) :179-182
[7]   四川长宁竹林凋落物的蓄水功能研究 [J].
何亚平 ;
费世民 ;
蒋俊明 ;
陈秀明 ;
余英 ;
唐森强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06, (05) :35-41
[8]   岷江上游中山区低效林改造对枯落物水文作用的影响 [J].
庞学勇 ;
包维楷 ;
张咏梅 ;
不详 .
水土保持学报 , 2005, (04) :119-122+155
[9]   华南典型人工林凋落物的持水特性 [J].
薛立 ;
何跃君 ;
屈明 ;
吴敏 ;
徐燕 .
植物生态学报, 2005, (03) :315-321
[10]   重庆四面山森林枯落物和土壤水文效应 [J].
饶良懿 ;
朱金兆 ;
毕华兴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05, (01) :3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