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80年代以来长江流域植被变化的速度和格局

被引:10
作者
刘宇 [1 ]
朱源 [1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生态系统网络观测与模拟重点实验室
[2] 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关键词
植被变化; 长江流域; GIMMS 3g NDVI; 土地利用变化;
D O I
10.19478/j.cnki.2096-2347.2016.02.06
中图分类号
Q948 [植物生态学和植物地理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长江流域是我国的经济重心,生态区位重要。长期以来开展的生态建设工程和城镇扩展等人文驱动是造成流域植被变化的重要原因。利用长时间序列的GIMMS 3g植被NDVI监测数据,对长江流域植被变化的速度、空间格局及其时段变异进行分析。结果显示:20世纪80年代以来,长江流域植被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植被覆盖总体呈上升趋势;坡度带、海拔带、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类型区和土地利用/覆被类型区之间存在随时段而异的鲜明差异,低海拔、坡度小的区域、长江中游各流域增速高,而长江上游和下游地区增速较慢;植被覆盖降低的区域从农林业影响为主的山区转向城市群分布区,城镇建设成为植被NDVI降低的主要因素。分时段植被变化速度的差异表明,退耕还林工程显著加快了流域植被的恢复速度。从各个土地利用/覆被类型植被变化速率的分析结果来看,人为影响较大的土地利用/覆被类型植被NDVI变化速度较快,表明人类影响强度的变化是流域内植被变化的主要因素。在流域内部,自然地理条件和人文因素分别是长江上游和中下游植被变化的主导因素。
引用
收藏
页码:39 / 43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长江经济带绿色生态廊道建设研究 [J].
杨桂山 ;
徐昔保 ;
李平星 .
地理科学进展, 2015, 34 (11) :1356-1367
[2]   长江经济带战略的背景及创新发展的地理学解读 [J].
虞孝感 ;
王磊 ;
杨清可 ;
叶士琳 .
地理科学进展, 2015, 34 (11) :1368-1376
[3]   长江经济带国土空间开发结构解析 [J].
樊杰 ;
王亚飞 ;
陈东 ;
周成虎 .
地理科学进展, 2015, 34 (11) :1336-1344
[4]   如何推进长江流域等防护林生态建设 [J].
张永利 .
经济, 2013, (08) :14-16
[5]   基于MODIS/NDVI的新疆伊犁河谷植被变化 [J].
闫俊杰 ;
乔木 ;
周宏飞 ;
周生斌 ;
卢磊 ;
宋鹏 .
干旱区地理, 2013, 36 (03) :512-519
[6]   长江流域自然保护区建设现状与生态保护 [J].
李红清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1, 20 (02) :150-155
[7]   近十年黄河三角洲NDVI时空动态及其对气温和降水的响应特征 [J].
李明杰 ;
侯西勇 ;
应兰兰 ;
路晓 ;
朱明明 .
资源科学, 2011, 33 (02) :322-327
[8]   长江流域水资源、灾害及水环境状况初步分析 [J].
姜加虎 ;
王苏民 .
第四纪研究, 2004, (05) :512-517
[9]   植被指数研究进展:从AVHRR-NDVI到MODIS-EVI [J].
王正兴 ;
刘闯 ;
HUETE Alfredo .
生态学报, 2003, (05) :979-987
[10]   长江流域水能资源利用与可持续发展 [J].
文伏波 ;
邱忠恩 .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1998, (05) :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