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期我国在货币和货币政策领域的一些认识误区

被引:2
作者
范建军
机构
[1]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
关键词
信用货币; 货币政策; 认识误区;
D O I
10.14110/j.cnki.cn-37-1059/d.2017.03.010
中图分类号
F822.0 [方针政策及其阐述];
学科分类号
020101 ; 020203 ; 020204 ;
摘要
我国自1998年开始实质性启动货币和信贷领域的市场化改革。由于理论准备的不足和实践经验的缺乏,时至今日,我国在货币和货币政策领域还存在诸多认识上的误区。主要体现为:缺乏一个简单、适用的分析框架来引领我国的货币政策实践;对信用货币及信用货币在宏观经济中的作用认识不清;严重高估我国真实货币存量;对储蓄向投资转化过程中会派生大量货币类金融资产的机制理解不深;错误地将"社会负债率"作为衡量实体经济杠杆率高低的指标;未充分意识到我国经济增速"下台阶"与需求侧货币供应不足,供给侧产能利用率长期处于低位有很大关系;把"升降息"制度误读为对存、贷款基准利率进行调整;潜意识认为需求侧总量调控和供给侧结构改革相互排斥。这些认识上的误区应予厘清。
引用
收藏
页码:69 / 79
页数:11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