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当代活劳动形式

被引:5
作者
陈永正
机构
[1] 四川大学经济学院
关键词
当代活劳动形式; 知识劳动; 生产工具; 人工智能; 智能自动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014.2 [劳动、劳动生产率、劳动分工];
学科分类号
0201 ;
摘要
当代活劳动形式是当下理解活劳动形成价值的基础。生产工具的性质是活劳动形式的决定因素。依据生产工具的性质的根本区别,人类生产活动可以划分为三个大的生产力时代:手工工具时代、机器时代、智能自动化生产体系时代;与之相应,在人类劳动史上依次出现三种占主导地位的活劳动形式:手工劳动、机器劳动、知识劳动。当代生产工具的性质是信息化和智能化。人工智能的发展和应用,使生产工具发生了从代替人的技能向模拟人的智能的根本转变,导致机器的否定和智能自动化生产体系的诞生。智慧支配智能决定了当代活劳动形式在本质上是知识劳动。作为当代活劳动的主导形式的知识劳动有两种类型:前端为后端提供的知识服务和人对人提供的知识服务,前者是当代物质产品的主要价值源泉,后者形成泛文化产品的价值。
引用
收藏
页码:4 / 10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马克思价值形成理论的新探索 [J].
陈永正 .
财经科学, 2012, (07) :85-94
[2]   新科技革命的拂晓 [J].
白春礼 .
科学中国人, 2011, (20) :17-21
[3]   人工智能发展预测 [J].
俞萍 .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09, 5 (10) :2710-2711
[4]   知识劳动引论 [J].
倪学鑫 .
江淮论坛, 2008, (03) :11-16
[5]   人工智能的哲学反思 [J].
王丽慧 .
兰州学刊 , 2007, (12) :1-2
[6]   智能机器人概述 [J].
董砚秋 .
网络与信息, 2007, (07) :68-69
[7]   现代工业社会的劳动——围绕马克思劳动概念的考察 [J].
肖恩·塞耶斯 ;
周嘉昕 .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 2007, (01) :33-41
[8]   现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四大理论假设 [J].
程恩富 .
中国社会科学, 2007, (01) :16-29+205
[9]   非物质劳动(上) [J].
毛里齐奥·拉扎拉托 ;
高燕 .
国外理论动态, 2005, (03) :41-44
[10]   机器人技术的发展趋势与最新发展 [J].
陈博 .
西安教育学院学报, 2004, (03) :8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