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昆仑西段三叠纪两类花岗岩年龄测定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86
作者
张传林
于海锋
王爱国
郭坤一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中国地质调查局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中国地质调查局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中国地质调查局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
关键词
西昆仑; 三叠纪花岗岩; 锆石U-Pb SHRIMP年龄; 构造特征; 构造意义;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97.3 []; P588.121 [];
学科分类号
070902 ; 070901 ;
摘要
西昆仑造山带海西晚期-印支早期(三叠纪)花岗岩发育,但已有的测年资料、岩石地球化学研究及少量的构造学观察还没有对本区这一时期造山事件的时间尺度做到准确把握。对西昆仑西段海西晚期两类构造特征完全不同的花岗岩露头尺度的观察、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一类含石榴子石片麻状花岗岩形成时代为240.5 ±1.8 Ma,表现出同造山过程中的花岗岩变形特征;另一类块状含角闪石花岗岩的年龄为228.2±1.5 Ma。根据两个岩体的构造特征,结合前人的研究及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含石榴子石片麻状花岗岩形成于同碰撞造山时期,是甜水海地体与西昆仑南带晚古生代岛弧沿麻扎-康西瓦缝合带碰撞峰期的产物,代表了沿麻扎-康西瓦分布的古特提斯洋一个分支的闭合,而228 Ma块状含角闪石花岗岩形成于碰撞造山后的伸展背景。220-190 Ma持续发育的花岗岩是南昆仑地体拼合到北昆仑地体之后在其南部形成的新的深成岩浆弧带。这一研究为西昆仑海西晚期-印支早期构造演化提供了更精细的时间制约。
引用
收藏
页码:645 / 652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西昆仑库地伟晶辉长岩和玄武岩锆石SHRIMP年龄:库地蛇绿岩的解体 [J].
张传林 ;
于海锋 ;
沈家林 ;
董永观 ;
叶海敏 ;
郭坤一 .
地质论评, 2004, (06) :639-643
[2]   西昆仑康西瓦加里东期孔兹岩系及地质意义 [J].
许志琴 ;
戚学祥 ;
刘福来 ;
杨经绥 ;
吴才来 ;
曾令森 ;
梁凤华 .
地质学报, 2004, (06) :733-743
[4]   西昆仑北缘新元古代片麻状花岗岩锆石SHRIMP年龄及其意义 [J].
张传林 ;
杨淳 ;
沈加林 ;
王爱国 ;
赵宇 ;
董永观 ;
郭坤一 .
地质论评, 2003, (03) :239-244
[5]   锆石SHRIMP样品靶制作、年龄测定及有关现象讨论 [J].
宋彪 ;
张玉海 ;
万渝生 ;
简平 .
地质论评, 2002, 48(S1) (S1) :26-30
[6]   西昆仑东段北缘花岗岩微量元素及同位素地球化学 [J].
郭坤一 ;
张传林 ;
王家鑫 ;
董永观 ;
赵宇 ;
王爱国 .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02, (02) :116-121
[7]   青藏高原的形成与隆升 [J].
潘裕生 .
地学前缘, 1999, (03) :153-160+162
[8]   花岗岩体生长方式及构造运动学、动力学意义——以东秦岭造山带核部花岗岩体为例附视频 [J].
王涛 ;
张国伟 ;
王晓霞 ;
李伍平 .
地质科学, 1999, (03) :326-335
[9]   西昆仑山加里东期花岗岩类构造的类型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J].
姜耀辉 ;
芮行健 ;
贺菊瑞 ;
郭坤一 ;
杨万志 .
岩石学报, 1999, (01) :106-108+110+112-116
[10]   西昆仑中带两个花岗岩体的年龄和可能的源区 [J].
袁超 ;
孙敏 ;
李继亮 .
科学通报, 1999, (05)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