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铁路对生产性服务业空间格局变迁的影响

被引:28
作者
覃成林 [1 ]
杨晴晴 [1 ,2 ]
机构
[1] 暨南大学经济学院
[2] 不详
关键词
高速铁路(高铁); 生产性服务业; 空间格局; 核密度估计; 动态VPM模型;
D O I
10.15957/j.cnki.jjdl.2017.02.013
中图分类号
F532 [中国铁路运输经济]; F719 [服务业];
学科分类号
摘要
运用核密度估计法,发现我国生产性服务业从业人口密集区与我国高速铁路网络高度耦合,呈现全国性集聚与省域集聚并存的特点。高速铁路的"廊道效应"促使高速铁路沿线城市生产性服务业密集程度差异呈扩大趋势,而并未对非高速铁路沿线城市的生产性服务业密集程度产生明显影响。在加权平均旅行时间的基础上,引入城市每日高速铁路运营的频次,以此改进可达性的测度方法。结果显示,高级网络节点城市的向心集聚力在高速铁路"虹吸效应"的作用下呈规模递增趋势,并通过扩大与周边腹地差距,形成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核心城市。在多中心区域密度函数的基础上,运用动态VPM模型,分析了高速铁路影响下的各个核心城市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和扩散的动态过程。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从业人口密集区域的范围有向高速铁路沿线收缩与向高级网络节点城市收缩的态势,呈现局域的集聚和全域的分散状态。长期而言,生产性服务业有向多核心网络式结构演变的趋势。
引用
收藏
页码:90 / 97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5 条
[1]   沈阳市中心城区交通网络中心性及其与第三产业经济密度空间分布的关系 [J].
陈晨 ;
程林 ;
修春亮 .
地理科学进展, 2013, 32 (11) :1612-1621
[2]   2000―2010年广州人口空间分布变动与多中心城市空间结构演化测度 [J].
蒋丽 ;
吴缚龙 .
热带地理, 2013, 33 (02) :147-155
[3]   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与城市发展研究 [J].
邱灵 ;
方创琳 .
经济地理, 2012, 32 (11) :76-80
[4]   生产性服务业区域集聚测度及其适宜性研究——基于我国22个省市面板数据的分析 [J].
邓桂枝 .
经济问题, 2012, (07) :46-50
[5]   长株潭城市群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空间特征 [J].
张旺 ;
申玉铭 ;
周跃云 .
热带地理, 2011, 31 (04) :422-427+438
[6]   高铁时代到来的区域影响和意义 [J].
徐长乐 ;
郇亚丽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1, 20 (06) :650-654
[7]   长三角区域物流空间布局及演化特征研究 [J].
沈玉芳 ;
王能洲 ;
马仁锋 ;
张婧 ;
刘曙华 .
经济地理, 2011, 31 (04) :618-623
[8]   高速铁路在消除地区差别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的十大作用 [J].
赵庆国 .
理论学习与探索, 2010, (06) :14-17
[9]   高铁的辩证思考 [J].
吴可人 .
浙江经济, 2010, (21) :6-6
[10]   产业特性、区域特征与中国制造业省区集聚 [J].
贺灿飞 ;
朱彦刚 ;
朱晟君 .
地理学报, 2010, 65 (10) :1218-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