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5 条
高速铁路对生产性服务业空间格局变迁的影响
被引:28
作者:
覃成林
[1
]
杨晴晴
[1
,2
]
机构:
[1] 暨南大学经济学院
[2] 不详
来源:
关键词:
高速铁路(高铁);
生产性服务业;
空间格局;
核密度估计;
动态VPM模型;
D O I:
10.15957/j.cnki.jjdl.2017.02.013
中图分类号:
F532 [中国铁路运输经济];
F719 [服务业];
学科分类号:
摘要:
运用核密度估计法,发现我国生产性服务业从业人口密集区与我国高速铁路网络高度耦合,呈现全国性集聚与省域集聚并存的特点。高速铁路的"廊道效应"促使高速铁路沿线城市生产性服务业密集程度差异呈扩大趋势,而并未对非高速铁路沿线城市的生产性服务业密集程度产生明显影响。在加权平均旅行时间的基础上,引入城市每日高速铁路运营的频次,以此改进可达性的测度方法。结果显示,高级网络节点城市的向心集聚力在高速铁路"虹吸效应"的作用下呈规模递增趋势,并通过扩大与周边腹地差距,形成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核心城市。在多中心区域密度函数的基础上,运用动态VPM模型,分析了高速铁路影响下的各个核心城市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和扩散的动态过程。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从业人口密集区域的范围有向高速铁路沿线收缩与向高级网络节点城市收缩的态势,呈现局域的集聚和全域的分散状态。长期而言,生产性服务业有向多核心网络式结构演变的趋势。
引用
收藏
页码:90 / 97
页数:8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