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30年北京自然历的主要物候期、物候季节变化及归因

被引:24
作者
仲舒颖
葛全胜
郑景云
戴君虎
王焕炯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北京; 气候变化; 自然历; 物候季节;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48 [植物生态学和植物地理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根据中国物候观测网资料并结合气象观测数据,重新编制了北京颐和园地区1981–2010年的自然历。通过与原自然历比较,揭示了北京物候季节变化特征,分析了1963年以来物候季节变化的可能原因。研究发现:与原自然历相比,1981–2010年北京的春、夏季开始时间分别提前了2天和5天,秋、冬季开始时间分别推迟了1天和4天;夏、秋季长度分别延长了6天和3天,春、冬季长度则分别缩短了3天和6天;各个物候期的平均日期、最早日期、最晚日期在春、夏季以提前为主,在秋、冬季以推迟为主;且春、秋、冬季节内部分物候期次序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变化。春、夏、冬季开始日期前的气温变化和秋季开始日期前的日照时数变化可能是北京颐和园地区物候季节变化的主要原因;不同物种、不同物候期对气温变化的响应程度不同,导致了物候季节内各种物候现象出现的先后顺序发生变化。
引用
收藏
页码:1217 / 1225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北京1960—2008年气候变暖及极端气温指数变化特征 [J].
郑祚芳 ;
丁海燕 ;
范水勇 .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11, 7 (03) :189-196
[2]   1962—2007年北京地区木本植物秋季物候动态 [J].
仲舒颖 ;
郑景云 ;
葛全胜 .
应用生态学报, 2008, (11) :2352-2356
[3]   基于NOAA/AVHRR NDVI监测中国北方典型草原的生长季及变化 [J].
王宏 ;
李晓兵 ;
余弘婧 .
植物生态学报, 2006, (03) :365-374
[4]  
Impacts of climate warming on plants phenophases in China for the last 40 years[J]. ZHENG Jingyun, GE Quansheng & HAO ZhixinInstitute of Geographic Sciences and Natural Resources Research,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101, China.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2002(21)
[5]   物候对全球变暖响应的研究综述 [J].
方修琦 ;
余卫红 .
地球科学进展, 2002, (05) :714-719
[6]  
中国自然历续编[M]. 科学出版社 , 宛敏渭 主编, 1987
[7]  
物候学[M]. 科学出版社 , 竺可桢, 1973
[8]   Shifting plant phenology in response to global change [J].
Cleland, Elsa E. ;
Chuine, Isabelle ;
Menzel, Annette ;
Mooney, Harold A. ;
Schwartz, Mark D. .
TRENDS IN ECOLOGY & EVOLUTION, 2007, 22 (07) :357-365
[9]   Growing seasons of Nordic mountain birch in northernmost Europe as indicated by long-term field studies and analyses of satellite images [J].
Shutova, E. ;
Wielgolaski, F. E. ;
Karlsen, S. R. ;
Makarova, O. ;
Berlina, N. ;
Filimonova, T. ;
Haraldsson, E. ;
Aspholm, P. E. ;
Flo, L. ;
Hogda, K. A. .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METEOROLOGY, 2006, 51 (02) :155-166
[10]   Phytophenological trends in Switzerland [J].
Defila, C ;
Clot, B .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METEOROLOGY, 2001, 45 (04) :203-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