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西岸经济区知识型人才流动的测评研究

被引:2
作者
李春浩 [1 ]
牛雄鹰 [1 ]
张向前 [2 ]
机构
[1]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
[2] 国立华侨大学台湾经济研究所
关键词
海峡西岸经济区; 知识型人才流动; 灰色关联模型;
D O I
10.15884/j.cnki.issn.1007-0672.2016.06.006
中图分类号
C964.2 [];
学科分类号
120202 ; 1204 ;
摘要
作为特殊性人口资源,知识型人才的流动关系到我国创新型国家战略目标的实现。文章以海峡西岸经济区为例,基于2006~2014年数据,利用灰色关联模型对其区域内20个市的知识型人才流动水平进行了测度。通过研究发现,厦门、莆田等八大城市较为合理,福州、泉州、温州等五大城市偏高,三明、南平、宁德、衢州等七大城市偏低,通过与人口净流动量等相比出入不大。这与区域制度、经济、文化、科技、自然五大环境密切相关。据此,文章从协调组织、产学研联合、产业转移、"海西"文化、教育体系、生态经济等多方面提出促进海西知识型人才合理流动的建议。
引用
收藏
页码:39 / 46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基于履历数据的海外华人高层次科技人才流动研究:社会网络分析视角 [J].
田瑞强 ;
姚长青 ;
潘云涛 ;
袁军鹏 .
图书情报工作, 2014, 58 (19) :92-99
[2]   基于灰色关联度的学科创新力影响因素权重分析——以情报学为例 [J].
钱玲飞 ;
杨建林 ;
张莉 .
图书情报工作, 2011, 55 (16) :37-41
[3]   高被引科学家人才流动的计量分析 [J].
刘俊婉 .
科学学研究, 2011, 29 (02) :192-197+180
[4]   人才流动中地区失衡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J].
王伟英 .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02) :28-31
[5]   基于面板数据的我国科技人才流动动因研究 [J].
纪建悦 ;
朱彦滨 .
人口与经济, 2008, (05) :32-37
[6]   科技人才合理流动程度的模糊层次主成分分析测评研究 [J].
胡瑞卿 ;
张岳恒 .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08, (08) :189-193
[8]   知识型人才流动研究 [J].
张向前 .
经济管理, 2007, (06) :23-29
[9]   科技人才合理流动综合指数评价法及其指标权数的确定 [J].
胡瑞卿 .
中国软科学, 2006, (07) :151-158
[10]   多大的社会人才流动率为最佳? [J].
莘国梁 .
中国人才, 1989, (02) :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