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施肥对黄土旱塬黑垆土有机氮和有机碳的影响

被引:23
作者
肖伟伟 [1 ]
范晓晖 [1 ]
杨林章 [1 ]
郝明德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
关键词
长期施肥; 有机氮形态; 有机氮组成; 有机碳;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58 [土壤肥力(土壤肥沃性)];
学科分类号
0903 ; 090301 ;
摘要
耕地土壤中的氮素和有机碳是土壤肥力高低的指标,其含量除受各种自然因素影响外,还强烈地受到施肥的影响。为揭示施肥对土壤供氮潜力和有机碳的影响,本文采用Bremner法对20a长期定位试验的黑垆土耕层土壤有机氮组成进行了分级。结果表明,单施氮肥或磷肥对耕层土壤全氮、各形态有机氮的绝对含量及其占全氮的相对比例均无显著影响;有机肥和化肥配施,显著提高了耕层土壤全氮、酸解有机氮、酸解铵态氮、氨基酸态氮的含量,其中对氨基酸态氮的影响最大。施化肥或有机肥均能显著提高有机碳水平,有机无机肥配施效果最好。在不同肥料处理中,土壤各种形态有机氮的含量高低顺序依次为:酸解铵态氮>氨基酸态氮>酸解未知态氮>氨基糖态氮。长期有机无机肥配施显著提高了土壤供氮潜力和有机质水平,是维持土壤肥力最优的施肥方式。
引用
收藏
页码:672 / 675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西北地区不同生态系统几种土壤有机氮组分和微生物体氮的差异 [J].
王瑞军 ;
李世清 ;
张兴昌 ;
李生秀 ;
邵明安 .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04, (04) :21-27
[2]   半干旱农田生态系统长期施肥对土壤有机氮组分和微生物体氮的影响 [J].
李世清 ;
李生秀 ;
邵明安 ;
郭大勇 .
中国农业科学, 2004, (06) :859-864
[3]   可矿化氮与各有机氮组分的关系 [J].
李菊梅 ;
李生秀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3, (02) :158-164
[4]   长期施肥对石灰性潮土氮素形态的影响 [J].
梁国庆 ;
林葆 ;
林继雄 ;
荣向农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0, (01) :3-10
[5]   不同农田生态系统土壤碳库管理指数的研究 [J].
沈宏 ;
曹志洪 ;
王志明 .
自然资源学报, 1999, (03) :15-20
[6]   黄土区土壤长期施肥对胡敏酸结构特征的影响 [J].
张付申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1996, (03) :243-249
[7]   肥料残留氮的有效性及其与形态分布的关系 [J].
王岩 ;
蔡大同 ;
史瑞和 .
土壤学报, 1993, (01) :19-25
[8]  
土壤氮素矿化与土壤供氮能力——Ⅳ.土壤有机氮组分及其矿化[J]. 付会芳,李生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2(S1)
[9]   我国几种土壤的有机氮组成和性质的研究 [J].
宋琦 .
土壤学报, 1988, (01) :95-100
[10]   土壤有机氮的形态、分布及其易分解性 [J].
武冠云 .
土壤通报, 1986, (02) :9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