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的实验方法与评价

被引:5
作者
董尔丹
石山
机构
[1] 包头医学院心血管研究室
[2] 包头医学院心血管研究室 包头 北京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血管医学研究所
[3] 包头
关键词
血栓; 纤维蛋白; 凝血系统; 血小板聚集; 动脉; 血栓诱导剂; 血栓湿重; 血栓模型; 聚乙烯管; 血栓栓塞; 大鼠; 伊文思兰; 实验方法;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正> 正常情况下,机体存在着凝血和抗凝血两个系统,血液在血循环内为液体状态,由于物理、化学、创伤、感染、免疫和代谢等因素造成凝血和抗凝血系统的功能紊乱,致血栓栓塞性疾病。目前对血栓形成的机理仍以Virchow三联机制为基础,即血管壁损伤,血液成分改变和血流异常。近年来在探索血栓形成机制和药理研究方面,在多种动物,从不同角度和水平复制出了许多实验性的血栓模型.为寻找新的抗血栓药和进一步探讨抗血栓药物的作用机制,提供了有利条件,本文对一些血栓模型加以介绍。
引用
收藏
页码:422 / 426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一种实验性急性心肌梗塞动物模型 [J].
王明英 ;
曹晶茗 .
心肺血管学报, 1988, (03) :37-43
[2]   脑益嗪对实验性脑血栓形成及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 [J].
周以华 ;
申京建 ;
王荣刚 ;
杨秋生 ;
赵淑芬 ;
金有豫 .
药学学报, 1988, (05) :332-335
[3]   狗冠状动脉血栓形成模型的建立 [J].
宋安莉 ;
阎保国 ;
黄大显 ;
杨兴生 ;
王思让 ;
李维华 .
中国循环杂志, 1988, (02) :105-106+138
[4]   体外血栓形戍法及其在中医药研究中的应用 [J].
翁维良 .
中西医结合杂志, 1986, (10) :630-632
[5]   阿斯匹林与硝苯吡啶并用对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的影响 [J].
董尔丹 ;
石山 .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 1990, (05) :301-303
[6]  
Comparison of Verapamil and Nifedipine in Thrombosis Models <sup>1</sup>[J] . Adam K. Myers,Glenn Forman,Armida P. Torres Duarte,Juan Penhos,Peter Ramwell.Proceedings of the Society for Experimental Biolo . 1986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