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发展理论的本质特征与当代意义

被引:5
作者
吴晓明
机构
[1] 复旦大学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
关键词
马克思; 发展理论; 实践; 实证主义; 浪漫主义;
D O I
10.15894/j.cnki.cn11-3040/a.2006.02.001
中图分类号
A811 [马克思、恩格斯著作的学习和研究];
学科分类号
030501 ; 030504 ;
摘要
在当今关于发展的主题上存在着某种基本的对立它的一端是无批判的实证主义,而作为其必然补充的另一端则是浪漫主义的批判主义。这种基本对立一方面植根于现代形而上学的基本建制,另一方面则反映着以资本为原则的现代世界本身的矛盾与分裂。马克思正是通过对现代性的双重批判,揭示出人类发展主题上的全新境域。这一境域的本质特征是在现实的历史原则的基础上,使物质经济领域的进步能够积极地指向“作为目的本身的人类能力的发展”。构成马克思发展理论之基础的乃是历史—实践的原则,它不仅从存在论的根基上澄清了人类发展与自然界的关系问题,而且最坚决地要求把发展问题置放在社会—历史的具体化过程之中。
引用
收藏
页码:4 / 12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马克思的幽灵.[M].(法)雅克·德里达著;何一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2]  
历史的观念.[M].(英)柯林武德(R.G.Collingwood)著;何兆武;张文杰译;.商务印书馆.1997,
[3]  
哲学解释学.[M].(德)加达默尔(Hans-GeorgGadamer)著;夏镇平;宋建平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4,
[4]  
人论.[M].[德]恩斯特·卡西尔 著.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
[5]  
理想的冲突.[M].[美]宾克利(L·J·Binkley) 著;马元德 译.商务印书馆.1983,
[6]  
宗教与科学.[M].[英]罗素(B·Russell) 著;徐奕春;林国庆 译.商务印书馆.1982,
[7]   论马克思对现代性的双重批判 [J].
吴晓明 .
学术月刊, 2006, (02) :46-52
[8]   晚期海德格尔的三天讨论班纪要 [J].
F.费迪耶 ;
丁耘 .
哲学译丛, 2001, (03) :5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