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与中国的现代性建构

被引:4
作者
张琳 [1 ,2 ]
机构
[1] 中央党校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
[2] 《理论视野》杂志社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社会主义现代化; 现代性建构;
D O I
10.15894/j.cnki.cn11-3040/a.2012.06.026
中图分类号
D61 [中国革命和建设问题];
学科分类号
0305 ; 030503 ;
摘要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是中国顺应现代化的历史要求,追赶现代化,寻求现代化新路径的过程。现代性在中国的生成与建构是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联系在一起的;中国现代性的建构,也历史地确定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起点、任务与方向。对于今天中国来说,面对自身的现代化困境,如何发展一种既内含马克思理论的批判精神,又带有指向人类自由、解放实践倾向的社会批判理论,构建既克服西方现代性弊端,又适合中国自身的现代性模式和现代化道路,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历史课题。本文通过对中国现代性追求的历史溯源和曲折性分析,来反思当代中国现代性追求的历史方位,探讨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发展道路和现代性建构,并力求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发展寻找新的切入点。
引用
收藏
页码:165 / 171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变革·融合·制约——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传统文化 [J].
陈卫平 .
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 2001, (03) :79-87
[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问题导向、资源整合与理论创新 [J].
欧阳康 .
理论视野, 2009, (01) :13-15
[3]   从现代化视野对中国道路的整体认识 [J].
毛立言 .
经济纵横, 2010, (02) :1-8
[4]   普世伦理及其方法问题 [J].
万俊人 .
哲学研究, 1998, (10) :43-50
[5]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现代性的建构 [J].
邹诗鹏 .
中国社会科学, 2005, (01) :16-21+205
[6]  
Levy,Marion J. Modernization and the Structure of Societies . 1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