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流域不同区域暴雨发生机理的比较研究

被引:9
作者
张海霞
周伟灿
黄昌兴
机构
[1] 南京气象学院,南京气象学院,南京气象学院江苏南京,江苏南京,江苏南京
关键词
水汽源地; 西南涡; 高、低空急流耦合; 不稳定;
D O I
10.13878/j.cnki.dqkxxb.2002.01.003
中图分类号
P458.121.1 [];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对发生于1998年7月 21日长江流域不同区域同时次的两个暴雨个例发生的机理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长江上游的贵州思南暴雨受西南涡、低空急流及南亚高压的影响,雨区位于低空急流的左中侧,水汽主要来源于孟加拉湾。而长江中游的武汉暴雨不受西南涡的影响,主要是边界层偏南风急流、低空西风急流、高空西风急流三者上下耦合的结果,其水汽来源主要是南海,暴雨区上空低层为非热成风的对流不稳定,高层为非热成风的对称不稳定。
引用
收藏
页码:21 / 27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大尺度低空急流附近的水汽输送与暴雨 [J].
朱乾根 ;
洪永庭 ;
周军 .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1985, (02) :131-139
[2]   对流层高、低空急流耦合作用的动力学分析 [J].
黄安丽 ;
高坤 .
杭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2, (03) :356-364
[3]   低空急流与暴雨 [J].
朱乾根 .
气象科技资料, 1975, (08) :12-18
[4]  
中尺度天气动力学.[M].寿绍文编著;.气象出版社.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