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公共性内涵的历史变迁及其对我国义务教育的启示

被引:6
作者
陈俊山
机构
[1] 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关键词
义务教育; 公共性; 私益性; 公益性; 纯公共产品; 准公共产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639.20 [方针政策及其阐述];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产生于工业化社会的公共教育具有典型的公益性、平等性、垄断性的特征。随着"以信息经济为中心"的后工业时代的到来和市场法则向教育领域的渗透,公共教育也由纯公共产品向准公共产品过渡,由单一权利主体向多权利主体过渡,由公立学校向公立与非公立学校并存过渡。这种变迁带给我国义务教育的启示是:转变对义务教育纯公共产品性质的认识;建立国家主导下多主体参与的义务教育体系;以国家利益为主导,兼顾私益性,在公益和私益之间寻求一个平衡的支点。
引用
收藏
页码:6 / 9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义务教育的私益性及其私事化倾向的遏制 [J].
阮成武 .
教育发展研究, 2007, (11) :15-20
[2]   我国基础教育改革还少了什么?——论基础教育改革中家庭边缘化的不合理性 [J].
梁明月 .
教育发展研究, 2006, (23) :78-80
[3]   转型期西方公共教育发展前瞻 [J].
朱利霞 .
教育发展研究 , 2006, (22) :30-34
[4]   公立学校的公共性问题 [J].
康永久 .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6, (13) :17-20
[5]   从经济学角度重新审视美国教育的公共目的 [J].
David Stern ;
陈小红 .
教育与经济 , 2006, (02) :1-5
[6]   论市场经济条件下义务教育的公共性 [J].
鲍传友 ;
邓涛 .
中国教育学刊, 2006, (03) :10-13+17
[7]   法律变迁与教育的公共性实现 [J].
余雅风 .
教育学报, 2005, (02) :51-56
[8]   面临挑战的教育公益性 [J].
劳凯声 .
教育研究, 2003, (02) :3-9
[9]   公立学校等于公共教育吗?——公立学校再定义中的一个基本问题 [J].
季苹 .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2, (09) :26-29
[10]   关于高等教育产业属性的理论思考 [J].
邬大光 ;
柯佑祥 .
教育研究, 2000, (06) :3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