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施肥处理对玉米生长期潮土微生物生物量和活度的影响

被引:17
作者
陈吉 [1 ,2 ,3 ]
赵炳梓 [1 ,2 ]
张佳宝 [1 ]
沈林林 [1 ,2 ]
王梅农 [3 ]
钦绳武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封丘农业生态试验站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3] 苏州市土壤肥料站
基金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
关键词
施肥处理; 微生物生物量碳; 微生物生物量氮; 微生物活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54.3 [土壤微生物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以1989年建立的中国科学院封丘农田生态系统国家试验站的长期定位试验为平台,研究经18a连续不同施肥处理后玉米季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和微生物活度的动态变化及其与土壤有机碳之间的相互关系,并探讨施肥措施对土壤微生物及其活性的影响。施肥处理包括:(1)有机肥(OM);(2)1/2化肥和1/2有机肥(1/2OM+1/2NPK);(3)氮磷钾肥(NPK);(4)氮磷肥(NP);(5)磷钾肥(PK);(6)氮钾肥(NK);(7)不施肥,即对照(CK)7个处理。结果表明,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和微生物活度在玉米生长期内均有明显的时间变异性,其中微生物生物量碳与微生物活度的动态变化比较一致,其间的极显著相关关系表明潮土微生物生物量碳的变化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代表土壤微生物活度的变化。施肥制度显著影响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和微生物活度的变化,总体趋势为OM>1/2OM+1/2NPK>NPK>NP>PK>NK>CK,表明OM有利于保持土壤的生物化学环境及促进土壤的生物学活性;与OM处理相比,化学肥料的长期施用有降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微生物活度的趋势,尤其是缺素处理的表现更为明显,其中以缺磷处理的表现最为严重。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微生物活度与土壤有机碳变化均呈极显著正相关。
引用
收藏
页码:122 / 130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6 条
[1]   长期施肥对土壤微生物量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J].
刘恩科 ;
赵秉强 ;
李秀英 ;
姜瑞波 ;
李燕婷 ;
Hwat Bing So .
植物生态学报, 2008, (01) :176-182
[2]   0~50cm土壤含水量与降水和蒸发的关系分析 [J].
周景春 ;
苏玉杰 ;
张怀念 ;
张存岭 ;
陈若礼 .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07, (06) :23-27
[3]   不同施肥制度对潮棕壤微生物量碳的影响 [J].
宇万太 ;
赵鑫 ;
姜子绍 ;
李欣宇 ;
马强 ;
周桦 .
生态学杂志, 2007, (10) :1574-1578
[4]   长期施肥农田黑土微生物量碳、氮季节性变化 [J].
张明 ;
白震 ;
张威 ;
丁雪丽 ;
宋斗妍 ;
朱俊丰 ;
朱平 .
生态环境, 2007, (05) :1498-1503
[5]   长期施肥条件下土壤碳氮循环过程研究进展 [J].
李海波 ;
韩晓增 ;
王风 .
土壤通报, 2007, (02) :384-388
[6]   长期定位施肥对农田土壤酶活性及其相关因素的影响 [J].
王俊华 ;
尹睿 ;
张华勇 ;
林先贵 ;
陈瑞蕊 ;
钦绳武 .
生态环境, 2007, (01) :191-196
[7]   土壤管理措施及环境因素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影响研究进展 [J].
钟文辉 ;
蔡祖聪 .
生物多样性, 2004, (04) :456-465
[8]   氮磷肥对黑土玉米农田生态系统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的影响 [J].
王继红 ;
刘景双 ;
于君宝 ;
王金达 .
水土保持学报, 2004, (01) :35-38
[9]   小麦/玉米间作作物根系与根际微环境的交互作用 [J].
郝艳茹 ;
劳秀荣 ;
孙伟红 ;
彭少麟 .
农村生态环境, 2003, (04) :18-22
[10]   侵蚀型红壤植被恢复后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的演变 [J].
姜培坤 ;
周国模 .
水土保持学报, 2003, (01) :112-114+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