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土改背景下的地主问题

被引:23
作者
杨奎松
机构
[1]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
关键词
土改; 地主; 剥削; 成份; “一刀切”;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29 [中国农业经济史];
学科分类号
060207 ;
摘要
新中国的土改运动给贫苦的无地少地农民带来了实惠,使他们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同时也将地主及其家属子女,当作一个阶级,在剥夺了他们的财产和基本政治权利后,整个打入了另册。但随着改革开放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中国的地主土地所有制,与欧洲国家的地主土地所有制,就其规模、形式、作用和延续方式而言,存在着相当明显的差别。在中国占地主阶层绝大多数的地主,多半都是些从小农中间逐渐生长起来的小地主。其土地资本之小,使其很容易因分家、灾祸而成为小农;无数小农也常常因勤劳、经商或跻身士林而成为地主。简单地把所有地主,不分大小、善恶及其财产从何而来,一概打入另册,不仅在土改过程中容易造成过火斗争的倾向,对整个农村生产及经营的发展,也难免会带来某些负面影响。
引用
收藏
页码:1 / 19
页数:19
相关论文
共 39 条
[1]   《土地改革法》何曾“夭折”——四川土地改革亲历记 [J].
喻权域 .
中华魂, 2007, (01) :48-52
[3]   20世纪三、四十年代华北平原农村的土地分配及其变化——以河北省清苑县4村为例 [J].
史志宏 .
中国经济史研究, 2002, (03) :3-20
[4]   试论近代中国的土地占有关系及其特点 [J].
朱玉湘 .
文史哲, 1997, (02) :43-52
[5]  
杜润生自述.[M].杜润生著;.人民出版社.2005,
[6]  
徽州宗族社会.[M].唐力行著;.安徽人民出版社.2005,
[7]  
建国以来刘少奇文稿.[M].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
[8]  
租佃关系新论.[M].高王凌著;.上海书店出版社.2005,
[9]  
近代山东农村社会经济研究.[M].唐致卿著;.人民出版社.2004,
[10]  
中国乡村研究.[M].黄宗智主编;.商务印书馆.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