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早蕾对转基因抗虫棉黄萎病发生及早衰的影响

被引:7
作者
朱荷琴 [1 ]
冯自力 [1 ]
宋晓轩 [1 ]
简桂良 [2 ]
刘雪英 [1 ]
机构
[1] 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农业部棉花改良重点实验室
[2]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关键词
去早蕾; 黄萎病; 早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435.62 [棉病虫害];
学科分类号
090401 ; 090402 ;
摘要
以我国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种植面积较大的8个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去早蕾对棉花黄萎病、生理性早衰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去早蕾可显著减轻棉花黄萎病和早衰危害。2005年7月18日、8月19日和2006年8月22日,去早蕾处理黄萎病病情指数显著低于对照;除欣抗4号外,其它7个品种病情指数降低1.6%~15.0%,99B、冀668、豫杂35、中棉所41与对照之间差异达显著水平。2005年8月19、8月24日和2006年8月27日,去早蕾处理早衰指数显著低于对照;除邯109外,其它7个品种早衰指数降低1.3%~19.0%,99B、冀668、豫杂35、中棉所29之间差异达显著水平。去早蕾能显著提高棉花产量,但在不同品种之间存在差异,其中杂交棉品种表现较为明显。
引用
收藏
页码:414 / 417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国家棉花品种区域试验抗枯黄萎病鉴定方法 [J].
朱荷琴 ;
吴征彬 ;
邹奎 ;
冯自力 .
中国棉花, 2007, (11) :9-10
[2]   不同环境下抗虫陆地棉杂交种优势表现及经济性状分析 [J].
邢朝柱 ;
喻树迅 ;
郭立平 ;
苗成朵 ;
冯文娟 ;
王海林 ;
赵云雷 .
棉花学报, 2007, (01) :3-7
[3]   棉花叶片衰老生理研究进展 [J].
刘连涛 ;
李存东 ;
孙红春 ;
贾蕾 .
中国农学通报, 2006, (07) :316-321
[4]   中国抗虫棉品种(系)的抗病性评述 [J].
朱荷琴 ;
冯自力 .
中国棉花, 2005, (04) :23-23
[5]   抗虫棉的病害及其防治 [J].
简桂良 ;
邹亚飞 ;
马存 .
中国棉花, 2003, (11) :5-6
[6]   转Bt基因抗虫材料生长发育规律研究 [J].
曾献英 ;
李爱莲 ;
吕双俊 ;
陈玉萍 .
中国棉花, 1999, (09) :12-13
[7]   棉花摘早蕾增产技术 [J].
李国春,王建田,刘艳红 .
北京农业, 1995, (06) :11-11
[8]   棉花摘除早蕾后的生育、生理效应及优质增产机理研究 [J].
邓绍华 ;
蒋国柱 ;
潘晓康 .
作物学报, 1991, (06) :401-408